|
![]() |
||||||||||||||
|
|||||||||||||||
[相关链接] 【民间传说】
|
东西塔的精美浮雕(续) |
||||||||||||||
东西塔的须弥座、塔身都布满精美的浮雕,堪称古代建筑中之艺术瑰宝。 【西塔】 须弥座束腰部分雕上各种花鸟虫兽和装饰图案。 塔身也是五层,与东塔对称,但不具五乘的意义。西塔象征西方级乐世界,以塔身的八面和塔顶、塔座合为十方净土。每一方净土从上到下交错安排着诸天神将、罗汉、高僧、菩萨、童子,还有对佛教发展大有贡献的梁武帝、昭明太子,以及神话故事中的猴行者、火龙太子等浮雕像,全塔也是80尊。表现了“一切众生佛性平等”的教旨。 第五层上的浮雕,有一对是梁武帝与唐三藏(玄奘)并列的。二人生活年代相差100多年,之所以并列,原因是般若经。梁武帝耽迷佛教,大力提倡涅槃、般若二经学说,般若学因此成为当时佛教的主要思潮;而唐三藏从西天求法回来后,译经1335卷,其中般若经类经典就有600卷,对后世的佛学影响很大。 第四层东北壁,有一尊猴行者雕像,称得上是东西塔人物群雕的第一杰作。猴行者猴头人身,尖咀鼓腮,圆眼凹鼻,目光炯炯,项挂大念珠,上身皮毛直缀,衣袖捋在上臂肩,臂上肌肉隆起,左手执一把鬼头大砍刀,刀把上的绦带套在手腕上,右手屈在胸前,拇指和食指捻着一颗念珠,腰围皮裙,腰带上系着一卷《孔雀王咒》和一只宝葫芦。整个造型虎虎有生气,人与猴、形与神,在艺术上得到和谐统一。 第三层的竺法兰,光头圆顶,印堂皱纹深刻,大耳穿环,颊纹如沟,容颜苍老,双目眯视,面浮笑容,全身的重心都倾依在两手紧握的竹节拐杖上。画意表现他在东汉永平十年(67年)与摄摩腾从大月氏长途跋涉,来到中国倡弘佛教的那种疲惫而又喜悦的神态。 第一层的普化和尚,左手托着一摞铜钱,又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一枚铜钱,递给身前的小童。在坚硬的花岗岩石上,把托钱和夹钱如此细致的手势,雕刻的如此逼真,可见出神入化之功。 (资料来源:泉州历史网)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