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艺术风貌 民居风格 方言俚语 发表评论 编读往来

 [相关链接]

 

                             梵 天 寺

    梵天寺位于大轮山南麓。为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庙之一,与福州鼓山涌泉寺、莆田广化寺、泉州开元寺、漳州南山寺连为福建沿海一线的名寺。在厦门与南普陀寺同为闽南著名的佛寺。
  梵天寺距同安县城1公里。创建于隋代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原名兴教寺、有庵72所。宋熙宁二年(1069年),合为一区,改名梵天禅寺。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毁于

火,明洪武十三年(1370年),名僧无为及徒智性等和尚募缘重建法堂及寝室,十七年重建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文公书院、千佛阁、仰止亭、魁星阁等建筑群,由下而上、层层叠起,座落在大轮山南坡山谷一条中轴线上。

   整体建筑庄严肃穆,宏伟壮观。其中金刚殿、大雄宝殿、法堂于民国七年(1918年)被北方军阀张树成纵火烧毁,仅存山门、钟楼和一些题刻。山门为梵天寺院外们,游人香客登山入寺驻足振衣之处。始建于唐,明洪武年间重修,为牌坊式石木结构。两跟圆形粗大木柱系原构件,高3.75米,直径54厘米前后夹以签形石板,中串石栓。悬匾“大轮山”三字系朱熹手书。山门两侧各有关圣、韦陀石雕神像及两座石经幢。钟楼系明洪武年间,僧无为重建梵天寺所建,为四角亭式两层砖木结构。主体建筑由4根主柱和18根辅柱双层斗拱构成,楼顶呈四角镂空钟座,中梁彩

绘色泽明艳。原悬一口重1300斤大钟,文革被毁。1990年重铸一口1720斤铜钟悬挂,恢复了“梵天钟声”旧观。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又在原址上修建同安县看守所。随着经济改革对外开放,及落实宗教政策,厦门市政府决定复建梵天寺。在人民和海外侨胞的重视和支持下,终于在199311月底搬迁看守所,翌年元月举行梵天寺复建奠基典礼。同年年底,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先后施工复建19979月落成。寺前开辟梵天广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宋朱熹为同安主簿时,常到梵天寺游玩,留下多处摩崖石刻,明代王京建筑的仰止亭、刘裳建的石瞻亭、林希元倡导的紫阳书院等,都是纪念名儒朱熹的重要历史建筑。

  寺院里还有一座建于宋代(元祐年间即1086-1094年)的婆罗门佛塔,原在西安桥头。西安桥即西桥,宋元年间(10861094)邑人许宜(号西安)、僧宗定所建。建桥时“镇以石塔”,桥头桥尾各两座,形状基本相同。1957年郑振铎先生到同安考察时,建议将石塔移到梵天寺。

另一座保存完整的石塔,1985年迁到梅山寺保护。佛塔三层方形,石构实心,高4.6米。须弥座底为1.78米,四个奎脚;生灵座四角曲蹲四尊力士侏儒四面浮雕走兽;二层每面浮雕坐莲佛像4尊;三层四个上角展翅神兽。四面浮雕“割肉喂虎”等佛教故事图像。刹座覆莲盆,刹杆五层相轮,刹尖葫芦。婆罗门佛塔是研究古代宗教史及石雕艺术的实物资料,被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梵天寺历代高僧辈出,香火不断。唐代黄蘖、慧日,五代道丕、观至,明代无为、法相,清代实韬、无疑,现代会泉、会机、性愿等名僧都曾住锡该寺,奉佛行善;弘一、宏船、印顺大师也曾挂单梵天寺,现任住持厚学法师为台湾佛教印顺大师徒弟,五十年来以复建梵天寺为已任,广结善缘、出洋募资,鸠集成裘,遂使千年古刹重放异彩。 
  此外,梵天寺里,还有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书写的楹联:"梵行庄严广直德本,天人归仰常转法轮"
  大轮山梵天寺是一处名山古刹,既是专家学者考察"国际朱子学"的学术园地,又是海内外善信朝圣礼佛的宗教圣地。它正以崭新的姿容笑迎来自四面八方的香客和游人。

上一页 下一页景点】【专题】【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