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通远王

昭 惠 庙

南安寺庙[40]

昭惠庙位于南安丰州九日山下延福寺东,前身为神运殿,后灵乐祠,宋赐庙额“昭惠”。

相传唐大历三年768延福寺移建于九日山下时,曾得到永春乐山一位白胡子老人(或说即四川进士李元溥,唐高宗时避难来隐永春。)的帮助,通过溪流发运来大批木料,满足建寺之需。寺院建成后,就在寺院东边建神运殿奉祀他,尊他为“白须公”。随着泉州地区海上交通的发展,这位与水运有关的乐山老人,就成了第一代水神,受到船家的敬奉和地方政府直至朝廷的关注,从一介布衣摇身变成“通远王”,并于将唐咸通中(860—873),将“神运殿”升格为“灵乐祠”。康熙《南安县志·卷2》载:“谓指木之叟,盖乐山之神焉,祠以祀之。”后则“水旱病疫,海舶祈风,辄见应。宋时累封通远王,赐庙额‘昭惠’。其后迭加至善利广福显济。

北宋皇祐五年1053蔡襄建造泉州洛阳桥,因桥址于海水和江水相交之处,工程浩大,移此神至洛阳万安桥,意在镇海造桥,承认他是海神。而晋江安海港为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也于政和四年1114八月建造昭惠庙,奉祀此神。

据《安海志·卷20·庙堂志》载,宋政和年间乡贡进土王国珍所撰《昭惠庙记》谓:“公有庙于寺之东隅,为州民乞灵市福之所。吾泉以是德公为多,凡家无贫富贵贱,争像而祀之,惟恐其后。以至海舟番舶,益用严格。公崇往业于烈风怒涛间,穆穆瘁容于云表。舟或有临于艰阻者,公易危而安之,风息涛平,舟人赖之以灵者十常有八九。时丁天旱,大泽焚如,守令忧之,为民勤祷,每用享于公之祠下,未终祀礼而雨泽滂沛。其社士民有祷于公,事无巨细莫是昭格,吾泉以是佥感公之威灵。”又载,宋宣和间林献可所撰《昭惠庙献马文》称:“公之肇迹,其原有自。庇庥之力,于泉尤笃,人各各以归仰,方在在以奉祀,而公无不通也,无不在也,未尝有违所愿,此海滨之民,所以获建行宫焉。由此可见,北宋末叶,奉祀通远王的神庙已遍及海边,完全是一尊泉州海外交通的保护神了。

南宋时,官方奉通远王为海神,泉州州官会同市舶司、宗正司的长官,每年夏初冬都要到南安九日山举行两次典礼,向通远王祈风,迎送番舶往来,至今留下十方祈风石刻”。

到了元朝,通远王的功能被妈祖取代,从此寂然无闻。许多地方的祀奉通远王的庙宇渐次废圮,如九日山的昭惠庙、泉州新门崎头庙”(昭惠庙)、永春昭惠庙(即乐山行宫)等。安海昭惠庙在明永乐癸卯1423及成化六年1470曾重修,今亦已圮。惟独惠安洛阳桥北之昭惠庙,至今尚存,香火不衰。

九日山的昭惠庙直至近年才重新修复。                                     (节选自泉州历史网)

上一页 下一页专题】【景区】【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