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丰州昭惠庙

妈祖显,通远王销

 

通 远 王

通远王即是乐山王

民国《永春县志·卷27·方外志》载:“乐山王,古之隐士也。尝居台峰,俗谓白须公。升仙之后,人为立祠祀之。《泉州府志》记载“神永春乐山隐士也,居台峰,后仙去,著灵响,人祀之,呼嗡爹。” 可知通远王是唐朝永春乐山的一个老隐士,死后被奉为山神,显圣地域在永春山区。或说即四川进士李元溥,唐高宗时避难来隐永春。

山神雨神海神的演变

  《永春县志·卷16·祠祀志》载:“广福王庙在乐山,盖山神也。宋赐额昭惠。泉守蔡襄祷雨有应,以状闻,封善利王,累加广福显济王号。有从祀二神曰陈福、黄志,皆膺王封。”“昭惠庙在州治西,即乐山行宫。宋大观1107-1110间知县留*,绍定1228-1233间知县任敞相继建。

  此神其后被移至南安九日山。康熙《南安县志·卷2》载:“九日山在县西三里……山麓有寺曰延福……一曰神运殿,唐咸通861-874中,僧初建取材于永春之乐山,遇一叟为之导,是夕又梦许护送。既一日江水暴涨,其筏自至,若神运状,故以名。一曰灵乐祠,谓指木之叟,盖乐山之神焉,祠以祀之。水旱病疫,海舶祈风,辄见应。宋时累封通远王,赐庙额‘昭惠’。其后迭加至善利广福显济。

  乾隆《泉州府志·卷16》引《闽书抄》所记皆同,唯增加“嘉祐1056-1063泉大旱,蔡忠惠(蔡襄)祷雨辄应”之句。

  通远王在晚唐至北宋已由山神兼成雨神,雨者水也。由祷雨变为顺水护运木材,开始成为水上运输之神,因而在九日山建祠奉祀。

  北宋皇祐五年1053开始建造泉州洛阳桥,桥址于海水和江水相交之处,工程浩大,必须迎奉一尊神祗来作镇海的精神支柱。乾隆《泉州府志·卷16》说:“昭惠庙在万安桥,北宋·郡守蔡襄建。……《隆庆府志》载庙神即永春乐山白衣叟。”蔡襄移此神至洛阳,意在镇海造桥,承认他是海神。

  北宋,安海港为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政和四年1114八月安海开始建造昭惠庙。奉祀此神,其时尚未建造五里桥。

  据《安海志·卷20·庙堂志》载,宋·政和年间乡贡进土王国珍所撰《昭惠庙记》谓:“·咸通中,延福殿基方兴斤斧,公降神于桃源驿之乐山阴,治材植沿游而下,人不劳倦。故殿宇飞檐,数百年而几既轮奂者,实公之力。公有庙于寺之东隅,为州民乞灵市福之所。吾泉以是德公为多,凡家无贫富贵贱,争像而祀之,惟恐其后。以至海舟番舶,益用严格。公崇往业于烈风怒涛间,穆穆瘁容于云表。舟或有临于艰阻者,公易危而安之,风息涛平,舟人赖之以灵者十常有八九。时丁天旱,大泽焚如,守令忧之,为民勤祷,每用享于公之祠下,未终祀礼而雨泽滂沛。其社士民有祷于公,事无巨细莫是昭格,吾泉以是佥感公之威灵。

  又载,宋宣和间林献可所撰《昭惠庙献马文》称:公之肇迹,其原有自。庇庥之力,于泉尤笃,人各各以归仰,方在在以奉祀,而公无不通也,无不在也,未尝有违所愿,此海滨之民,所以获建行宫焉。

  从以上两条资料来看,北宋末叶,奉祀通远王已由山区到海边,神力很大,能保佑风自涛平,完全是一尊泉州海外交通发展埋藏的海上保护神了。海舟番舶(对其崇拜益用严格”。他能“往来于烈风怒涛间”,“舟或有临于艰阻者,公易危而安之”,“舟人赖以灵者十常八九。”已是地地道道的海神,与以后所传的妈祖之神力类似。

  北宋泉州官方未见在九日山祈风送舶的记载,南宋时就正式认定他是海神,年年祭祀,规模很大。康熙《南安县志·2》更说:通远王在宋时最为灵著,州人祈祷翕赫,酒内滂沱。及乎散胙饮福,觞豆杂进,喧呼纷藉。盛况空前。现存的祈风石刻,犹可想见当时热闹场面。

【历代封爵】

  通远王的历代封爵,《安海志·卷20》的明代陈道远《重建昭惠庙叙》有较详细的说明:“盖昭惠本在南安九日山延福寺之东。考之旧志,以为唐·咸通丘山降雪,有功于朝,因立庙祀之。逮宋·嘉祐三年1060春,郡守蔡襄以旱甚,祷于祠应。熙宁八年1075闻于朝,敕封崇应公。政和四年1114立庙,赐今额。建炎南渡以后,屡立阴德功,勤王助顺,累膺宠赠,至有八字之封。……自是之后卫民翊国,昭晰于后,时淳祐六年1246郡守刘克俊逊核神前后功德上闻,十一年1251特诏封忠济侯,未几,加仁福焉。自政和延福寺庙,泉之村落多立行庙,安平之庙,亦于是始。”这一段话已把通远王的成神说得很清楚了。(资料来源:泉州历史网)

上一页 下一页专题】【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