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古基督教碑刻

这方基督教古叙利亚文碑刻,至今还没有人能够解读。

这方1946年出土的墓碑,9行阴刻的文字曾被误判为蒙古文或叙利亚文。英国几位专家经过近十年努力,才辨认出它古拉丁文的真实面目。

有一位名叫伊本·奥贝德拉的阿拉伯人,去世之后,在泉州的家人为他立了碑。从这几个汉字,可以看到那个时代中外文化融合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故事。   

在泉州,不单称外国人叫做“蕃客”,称国外传进来的东西也常上一个“蕃”字。像这尊泉州“奏魁宫”出土的“四翼天使”雕像,就被称为“蕃丞相”。其实,它是古基督教石刻。1905年,被西班牙传教士任道远见到后,命名为“刺桐十字架”。

唐朝传入中国的基督教称景教。辽、金时代仍流传于北方。一般学者认为,元倾宋,景教随蒙古军力自中亚、内蒙向东南传播。元代的基督教和天主教统称“也里可温”。

    基督教何时传入泉州,文献没有记载。泉州发现有纪年的较早的基督教碑,有元朝前至元丁丑年(南宋景炎二年,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正月,“戴舍王氏十二小娘”为其“故妣二亲”,郭氏十太孺、陈氏十太孺”合葬刻立的汉字墓碑;有元朝十德十年(1306年)“管领泉州路也里可温掌教官兼住持兴明寺吴哆呢”书写的墓碑和1313年的“管领江南诸路明教、秦教等”的主教西蒙墓碑,以及普通教徒的各类石碑有数十方,说明元代泉州的基督教已很盛行。但是随着元朝的灭亡,泉州基督教亦式微了。

近代,西方基督教会把中英《南京条约》称为在华传教的“转机”,基督教乘机而入。  (节选自泉州文化网)

上一页 下一页专题】【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