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东西塔的浮雕

泉州西塔猴行者

【民间传说】

东西塔工程与地名

东塔神西塔鬼

 

 

 

 

 

 东西塔的建筑技术(续一)

   (三)塔心柱和辐辏梁的设置

  东西塔是单孑立的高层建筑物,底面小,为稳定重心,除前述种种措施外,还在塔室中心,用花岗岩条石,砌筑起一个平面八角形的塔心柱。塔心柱横截面平均对角线长4.5米,从第一层直通塔顶,成为塔身的脊梁骨

  每一层,在塔心柱和塔室内壁之间,架起大石梁,每条长2.5米,宽0.3米,厚0.4米。这些石梁距层面4—5米,一头插入塔心柱的转角部位,一头插入塔室内壁的凹角部位。在大石梁两端紧靠塔心柱和塔室内壁的下面,又有出二跳的斗拱承托,以缩短大石梁的跨度,提高抗剪力。

  从平面看,塔心柱如车轮轴心,塔壁如轮辋,八条大石梁就象八根车辐条,连接车辐毂和轮辋,组成一个辐辏状的套筒式的绞结体,使外围的塔壁和室内的塔心柱紧紧牵拉,相互攀抵,保证了塔身重心的聚向力,从整体上起了加固作用。

  (四)楼板架设方法

  每塔各有四层楼板,用10厘米厚的长条石铺成。但石板脆薄易断,铺架时采用梁涩并用方法。

  先在高出大石梁6皮的地方,在8个转角位置上架上8根递角梁,再在其中腰部位横架8条肋梁,头尾衔接,联成一圈8角圈形梁。在与圈形梁同一平面上,塔壁与塔心柱都作双混或单混出涩。条石楼板作扇形铺在肋梁上,两端架在塔壁和塔涩的涩头上。这样,每一层楼板有3个支架点,大大保证楼板的载荷能力。

  (五)塔顶收尖技术

  依靠塔心柱直通到顶的条件,把塔盖的尖顶定位在塔心柱的顶端。

  第五层的塔室里,在联结塔心柱和塔壁的8条大石梁中腰位置上,各设1根1米高的蜀柱(侏儒柱);又各有1根短梁,一端插入塔心柱,一头架在蜀柱的方斗上。而后又各有8条长条石,分别从8个角上作25度倾斜,上一端楔在塔心柱的顶端,中腰部架在蜀柱承托的牵梁上,下一头插进比塔心柱顶端低1米的塔壁上。这8条向下倾斜的条石,构成塔顶收尖的斜梁。接着,在8条斜梁上,在架8条肋梁,作为塔顶的瓦橼。最后,在8条肋梁上铺上檐枋。

  塔顶就这样攒顶收尖,结构简单朴实,合理科学。

  (六)塔刹

  东西塔的塔刹用铸铁制成。

  东塔刹高11.10米,西塔刹高10.65米,均占塔身实际高度约1/3。东塔刹柱上端直径0.32米,下端直径0.67米;西塔刹柱上端直径0.44米,下端直径0.66米。全座塔刹由刹座、覆钵、宝珠、仰莲、七重相轮、水烟、受花(托花)、鎏金葫芦等,从下而上串接而成。

  塔刹底部中心有一圆孔,塔盖尖顶中心和塔盖下的塔心柱也有一圆孔,用一根10几米长的杉原木,上段插入塔刹圆孔,下段插入塔顶和塔心柱的圆孔,接合处以桐油灰封涂,使高大粗重的铸铁塔刹,固定在塔盖尖顶上。有杉木贯通,就不容易被大风吹断。

  而且用长各17米的大铁链8条,一端系在塔刹顶部,一端系在塔盖的8个檐角上,从8个方向增强相互对等的拉力,大大保证塔刹的稳固性。由于8条铁链的牵拉,也改变了塔刹孤孑瘦细之相,使塔顶收尖有柔缓之势。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