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连接]

安平桥的结构

安平桥隘门

安平桥的塔

诗词三章

安平桥的桥亭

安   平   桥

    安平桥上原有五座桥亭,并配有菩萨像,即东超然亭、西海潮庵、中泗洲亭以及东西两段桥中部的两座路亭:

  超然亭

  位于桥头。其前身原是佛宫,桥成时改为亭,内祀观音,后焚毁,明清间两次重建。道光年间,为方便信徒进香祈祷,将水心亭菩萨分炉于桥头超然亭。建寺供祀,仍称水心亭佛祖。这样,超然亭的名称竟为水心亭所代替;水心亭不仅成为寺名,并且成了地名。现称“水心亭”,又名“桥头亭”。

  水心亭虽然寺宇狭小,然拥有众多的海外善信。1938年秋,著名高僧弘一法师住锡寺中斗室,并为斗室书题“澄渟院”门匾及对联:“如来境界无有边际,普贤身相犹如虚空”。至今犹在,成为名胜。

  今日之水心亭,建筑工艺考究、规模宏大。拥有三圣宝殿、观音殿、天坛、大雄宝殿、山门、围墙等建筑群;三圣宝殿中三对铜像伟岸庄严;殿亭错落有致,花木与小桥相映成趣;左傍白塔,右倚长桥。真可谓诸胜拢聚,遂成著名的宗教旅游胜地。

  海潮庵

  原在桥尾南安水头处.后废,现存为民国初重建,近年又加以扩建,内也祀观音。

  泗洲亭

  原称水心亭,位于桥之中部,又是晋江、南安的分界处.故俗称“中亭”,系桥成时所建,后又多次重修或重建,现存是清同治五年(1866)重建,民国二十四年(1935)重修的。清康熙26年(1687),水心亭后建寺,本祀泗洲佛,后祀观音。

  亭的石柱上有一对十分引入注目的楹联:“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据传说,上联为僧智渊所撰,下联是黄护所撰,而直到明万历年间重修安平桥时,黄护的后裔黄承恩才将之镌刻在石柱上;如今所见则是清同治五年重立的。

亭的四周和墙上还立有明至现代重修安平桥的碑记十四方;亭前又立有二尊石雕武士像,躯高分别为1.59米和1.68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雕刻形象威武,是宋代石雕艺术的精华。

  以该亭为中心,东西两段桥的中部还各有一座路亭,立于桥身之中,供行人憩息。原亭早已毁圮,今之所见是八十年代修桥时重建的。                                                     (资料来源:泉州历史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