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连接]

罗城(唐故城)

衙城

翼城

泉州别称

泉州吟

刺桐吟

 泉州子城

    清乾隆《泉州府志·城池》称:“子城,在罗城内,相传唐天佑三年(906)节度使王审知筑。”据陈允敦《泉州古城址踏勘纪要》考证,泉州子城“基址范围很小,且很方整”。

  唐代泉州的城池建设,参照的是周代的面朝后市,左祖右社”原则,并取法秦汉东西二都(长安、洛阳)的体制,内分宫城(皇帝所居)和皇城(政府机构),其布局改为“前市后朝”。

  泉州子城作四方形,城内为东西向、南北向四条主道作十字交叉。在十字路口北面正中,址在今钟楼之北、原威远楼之前,设有早晚开关、夜禁通行的坊门,东、西各一,俗称双门,故民间曾有双门前的旧地名。

  在双门以北,设立官衙,称唐六曹新都堂署,分掌政府事务,曰司空、司户、司仓、司法、司兵、司田参军厅。《晋江县志·卷二·规制志二·公署》载:唐六曹新都堂署,在旧州前左右,今废。”“相传(县治)旧在州之子城东南,宋……始建今所。

  双门以南的东西两侧是整齐对称的街坊,分别称为左坊和右坊,为工商业集中点,与西安唐城布局类似。

  明万历《泉州府志·卷四》:子城,周围三里,为门四:东曰行春,西曰肃清,南曰崇阳,北曰泉山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十一·城池》引《高霍记略》:泉之郡治,相传未有罗城七门,先有子城四门……迨后辟罗城,而四门遂为鼓楼。

  四鼓楼的遗址是:

  东鼓楼(行春门),位于现东街相公巷口以西、门楼巷口以东的街道上。

  西鼓楼(肃清门),位于现西街菜市口的街道上。

  南鼓楼(崇阳门,后改名丽正门),位于现中山中路上的承天巷口与花巷口之间。民国初年遭火灾,后折毁,是四鼓楼最早拆毁的一座。泉州歇后语南鼓楼火烧燃八面——代阅”源于此(泉语代阅,招摇得意、出风头之意)。南鼓楼的檐沿原来雕饰有一些用锡铸成的麻雀,锡铸的麻雀自然见人不惊、闻鼓不飞,泉语”与“”同音,“”指成熟老练,俗语即用“南鼓楼的锡只仔(泉语只仔即麻雀)来形容为人处事老练、凡事不动声色。

  北鼓楼(泉山门),位于现北门孝悌巷口南侧。

  四城门外有桥有壕。桥曰吊桥,以防敌人;壕即护城河,可以“通舟楫至城下”。    (节选自泉州历史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