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史海钩沉】 

郑成功对妈祖信仰的忽略

※   ※   ※

【妈祖的传说】

乌面三妈

宫前六妈

乌石姑婆祖

※   ※   ※

妈祖生平传说

黑脸三妈庇台航

妈祖神灵助施琅

宫前妈祖助战晋天后

※   ※   ※

【妈祖庙之最】

妈祖庙之最

厦门的妈祖宫

泉州天后宫

泉州海上交通与妈祖的褒封(续)

 (四)

  《湄洲屿志略·卷2》称元朝“天历二年(1329),遣官致祭天下各庙(妈祖庙)。”从是年八月初一祭直沽妈祖庙开始,由北而南,十月二十祭湄洲庙,十月二十五以祭泉州庙结束,计祭祀十五处妈祖庙。其御祭文随庙而异,皆提其保庇南北漕运之功。湄洲庙是妈祖的降生地,当然要崇祀纪念;泉州庙则是妈祖发祥之处,并且功及海外,庇及社稷,更要崇祀纪念。在当时十五所官方承认的天妃宫中,以泉州、湄洲二庙最重要,故祭祀以湄洲庙、泉州庙结尾。

  十月二十戊申日,湄洲庙御制文曰:惟乾坤英淑之气,郁积扶舆,以笃生大圣。炳灵于湄洲,为天地广载之恩,为国家弘治平之化。特命巨恭诣溟岛,虔修崇祀,秩视海岳,光扬今古。于戏休哉!

  十月二十五日癸丑日,泉州庙御制文曰:圣德秉坤极,闽南始发祥。飞升腾玉辇,变见蔼天章,海外风涛静,寰中麟凤翔。民生资保锡,帝室借匡襄。万载歌清宴,昭格殊未央。

  从以上两篇御制文的内容分析比较,同样是一尊妈祖神,元朝皇帝对不同庙宇的同样神象,其评价很不一样。对湄洲庙,皇帝只肯定其地钟灵,因而出生了这位神祗,从宗教意义加以颂扬。对泉州庙则认定其闽南始发祥的地位,海外风涛静的神力以保护海上交通贸易的畅盛。民生资保锡,帝室借匡襄”,对国计民生江山社稷都需要妈祖的庇佑。从政治经济意义加以表彰。

  历代朝廷和人民历来崇敬妈祖,但有不同角度。

  第一种是信仰的道教化。宋封妈祖为神女”、明·崇祯帝封“清灵普化慈爱应碧霞元君”,清·嘉庆皇帝封“天上圣母无极无君”等,都属此类。

  第二种为官爵化。宋·高宗封“灵惠夫人”,宋·光宗进其爵为“灵惠妃”,元·世祖进封“护国明著天妃”,清·康熙皇帝封其“天后”,都按照朝廷妇女的封爵而封之。

  (五)

  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派郑和、张谦等屡次下西洋,是时泉州仍设市舶司(成化间才迁福州),为朝廷指定的使节出入口岸。万历《泉州府志·卷24》载泉州妈祖庙:“永乐五年(1407),使西洋太监郑和奏令福建守官重新拓之,而宫宇益崇。”又乾隆《泉州府志·卷16》说:永乐十三年(1415),少监张谦使渤泥,得泉州发自浯江,实仗神庥。归奏于朝,鼎新之。”同书又转载《隆庆志》说:永乐五年,以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令福建守镇宫重新其庙。自是节遣内官及给予事中行人等官出使琉球、暹罗、爪哇、满加刺等国,率以祈祷告祭为常。

  而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卷32·人物·妈祖本传》亦说:明永乐间,内官甘泉、郑和有暹罗西洋之役。各上灵迹,命修祠宇。同书卷三谓:天后庙在湄洲屿。……明永乐初封宏仁普济天妃,立庙致祭。凡使海外,率皆致祭。

  (六)

  据《湄洲屿志·卷2》载:“康熙十九年(1680),神助提督万正色克敌厦门,钦差礼部员外郎辛保等,赍香帛诏诰加封致祭。制曰:……特封尔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又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八月十四日,以军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奏,钦差礼部郎中雅虎等,御书香帛,到湄庙致祭,特封天后。”又乾隆《泉州府志·卷16·天后庙》则称:“国朝将军施琅征海师次于此,神有助顺功,康熙二十四年(1685)遣礼部郎中雅虎(到泉州庙)致祭。”泉、莆的府志均附有祭文,内容完全一样,可见雅虎之祭妈祖,湄洲宫与泉宫并祭,并非只祭湄洲。另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卷23》又说:康熙十九年舟师南征大捷,提督万正色以妃灵有反风之功,加封昭灵显应仁慈天后。

  妈祖进封天后的保荐人及年代显然有两种说法:一是康熙十九年由万正色奏,一是康熙二十三年由施琅奏请。按施琅于康熙二十三年奏文,也提到万正色曾题请封”,而奏文仍称妈祖为“天妃,看来两人都有保奏,朝廷也都有加封,但正式封天后时间则是康熙二十三年。不论何人奏请,万正色和施琅都是泉州人,万为清朝克服金、厦二岛,施攻服台湾。妈祖之位到天后”,皆为泉州人所推荐。

康熙五十九年1720),钦定春秋二祭。                            (节选自泉州历史网)

 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