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nfeng.net

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泉南寺院宫庙巡览

 南佛国(续一)

道教在泉州的传播有着悠久历史。泉州古为闽越之地,凭山负海,古时闽中有太武夫人、武夷君、控鹤仙人、王子骞、大道等神仙方士的活动传说。秦代,泉州有大道者,从中原到泉州修真于清源山左峰,后人供奉之,所以其地为“大道岩”。还有道渊结茅修炼于惠安万岁峰;汉时陈寨善禁咒术,为人治病多愈。东汉末期,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及张角的太平道建立。尽管太平道的起义被镇压,但方仙道的活动和影响不断扩大,后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合流,形成以尊崇黄

帝、老子、神仙方术为特征,以老子为教主,《道德经》为主要经典的天师道。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迅速发展。

吴、晋时,著名道士左慈、葛玄、郑思远相继入闽云游或修道。晋江市内坑瑞云岩有葛仙翁寄迹之处,故名“仙境”;据传显道化杖为龙,又地号“葛州”。 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泉州建有规模宏大的道教宫观白云庙,后改为玄妙观。东晋时信奉天师道的孙恩、卢循起义,失败后,部分起义者流散在泉州沿海,称为“游艇子”。梁朝时,有唐、宝、志、化、朗五公修隐于惠安的灵鹫山。 唐宋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推崇和泉州港的崛起、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因素,道教在泉州的发展极为兴盛。宋代,帝王追封泉州吴、妈祖、广泽尊王、清水祖师等地方道教神 ,这对泉州道教的发展和趋向世俗化起了很大作用。期间不断兴建了大批宫观庙宇和修真岩洞,多达数百座。道士多属正一派的火居道士,散处民间,影响较大;也时有全真道士住于宫观岩洞。

泉州道教明清以后逐步走向世俗化,许多民间信仰的神祗纳入道教范围,其中包括一些泉州历史人物被民间尊奉为神的神祗 。在泉州,与道教渊源密切的民间信仰也颇兴盛,泉州地区各种民间信仰的神庙达数千座。对泉州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过深刻广泛的影响,至今仍然留有痕迹,许多人家的婚丧喜庆仍袭用道教习俗。道教还在音乐、戏剧等文化艺术以及医学、建筑等方面都有过贡献。

    1979年后,历史上著名的道教宫观纷纷修葺翻建,恢复宗教活动。1995年成立了泉州市道教协会。现在,元妙观、泉州府城隍庙、马甲仙公山、永春百丈岩、南安郭山庙、德化石壶殿、惠安青山宫、晋江崇真殿、深沪宝泉庵等大批宫观面貌焕然一新。历史上,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高道和学者,并有不少著作传世,在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

上一页 下一页专题】【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