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f.nease.net

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天 成 寨

天成寨在长泰县武安镇东南的双髻山上,距武安镇7公里。

双髻山是位于长泰县与龙海市交界的一座岩岭,海拔342.3米,峰石峻峭,树木稀疏,山顶双峰对峙,状如童子发髻,故名。其北峰称为“天成”,南峰为“晞发”。晴日远望,山岚飘浮,霞彩映照,真正是妙趣天成,故而素有“双髻晴云”之称。明人方定有《双髻晴云》诗曰:“双髻东南卫武安,奇峰时锁白云间。白云散尽晴光照,放出青青两翠鬟。”

天成峰的四周,岩壁陡峭,古人因势随形,建成堡寨,称天成寨。今岩巅有女墙垛口,墙东北隅尚存石炮一尊。登寨的唯一通道就是峰前的巨大岩罅,其间仅容单人通行,中藏三百六十级石阶。扼住寨门,那真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寨内有松鳞轩、清虚阁、万石楼、心远堂、天镜湖诸胜。东有一洞,称天成洞,洞中宽敞,有如厅室相套相连。主洞叫“布政厅”,其间还有“梳妆台”、“大石桶”等小洞。居然有似官厅府第。天成洞旁是瑞烟岩,岩院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依崖而建,一堂两厢,岩中供如来佛像。

传说明代在这双髻山麓的小歧村出了个杨莹钟,曾任广西布政使,人称杨布政。他告老还乡后,设馆讲学,并且训练乡兵,武装保卫家乡。有人进谗言于朝廷,诬他“图谋不轨”。朝廷派兵围剿。杨莹钟率家人退避至天成峰上。他带着石匠在岩顶设置工事,凿筑城垛。洞口形势险要,易守难攻。洞中贮积米粮,足以固守。因而得以长久与朝廷抗衡,后来,内奸引导官兵自未设防的“石槽洞”潜入寨内。杨布政正在午睡,被脚步声惊醒,大喝一声,山鸣谷应,仓促之间,抓起碗筷投向敌人,那碗中尚未进食的煮熟红虾,落到水洼里竟然活蹦乱跳,而插进石缝的竹筷竟也长成绿竹。杨布政终于遇害,但是至今天成峰山麓的涧水中还有红色小虾,而寨墙垛间也长着方形的绿竹。

当然,这些民间传说仅仅反映出人民对明末黑暗统治的强烈不满,实际上在明天启二年,粤西布政使杨莹钟为避魏忠贤迫害,举家迁此,筑天成寨,屏迹不入城。并无杨被杀之事。但是天成寨确实发生过激烈的战斗。清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间,郑成功下令把围攻长泰城的义军主力撤到城东三十余里的江东桥一带,占据天成寨等几个要隘,布阵设伏,全歼清闽浙总督陈锦所部的数万官兵。清康熙十四年(1673年)十月,郑成功长子郑经率师围困漳州,清海澄公黄芳度的标下将官吴淑开城投诚。郑经任吴淑为后军提督。四年后,吴淑率偏师入长泰,驻天成寨,与漳州驻军互为犄角。是年十二月,清军云集,围攻天成寨。此时,活跃于吴田、天柱山等山区的长泰民间秘密抗清组织修斋会与漳浦县抗清组织白头会首领蔡寅等联合,猛攻清军之背,吴淑始得以突围。

历史风云已经消散,今天的游客则仍可观赏这险峰古堡的特有风光。如今交通发达,一条盘山公路正绕过双髻山直达厦门。                                       (资料来源:《漳州掌故大全》  作者:谢保义)

上一页 下一页专题】【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