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f.nease.net

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晏 海 楼

晏海楼又名八卦楼,它象一座宝塔矗立在龙海市海澄镇东北角古月港的港口附近。初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原系一座军事望台,今为龙海市名胜古迹之一。

  古月港原是龙溪县八、九都地方,处于沿海边陲,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年),“豪民私造巨舶,扬帆外国,交易射利”,已成为“繁华甲一方”的“东南小苏杭”,官方虽三令五申地宣布海禁,都不能阻遏它和东、西洋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因月港的繁华而诱致 东洋倭寇前来劫舟夺货、焚屋杀人;欧洲殖民者以浯屿为据点,勾引走私商人搞秘密买卖,并进行武装劫掠,造成东南海疆长期不安宁。明朝政府在民族英雄戚继光肃清侵犯月港的倭寇之后,于隆庆元年

(1567)在月港设立海澄县治,寓意“海疆澄清”。后在原有古堡基础上建筑海澄石城,驻兵防守。为加强对海盗的监视侦察,知县翟寅于万历八至十一年间(1580—1583),在县城东北角上始建一座两层的瞭望台,“以障海口东北之虚”,寄寓“波平海晏”的愿望,取名晏海楼。楼的底层设有枪眼多处,并辟一条暗道直通县衙(今党校食堂)。这样,晏海楼瞭望台与周围九都堡、溪尾铳城、大泥铳城、镇远楼等互为犄角,互相呼应,形成一个较完整的防御系统。
  晏海楼建成后,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中多次遭受严重破坏。如明天启、崇祯年间(1621—1644)大股海盗在闽南沿海一带劫掠烧杀,而波及月港;明末清初郑成功军队与清军也在海澄进行多年争夺战,故晏海楼只剩下残破的楼基。清康熙三十六年至四十八年(1697—1709)知县陈世仪任内修建一次,至雍正十三年(1735)知县严景“从新重建,厚筑基址,累石增高”至四层。后门石碑上刻有“揽秀毓奇”四个字。民国八年(1919)和解放后的1958年也曾整修过。我们今天看到的八卦楼,便是清代重建的造型。
  晏海楼作为明代月港(海澄)兴衰的象征,它吸引着不少当时的文人墨客,登监怀古,赋诗酬唱。现存乾隆版本《海澄县志》就记载着明清两朝的名人诗赋,如张燮的《晏海楼》七律诗,詹明章《晏海楼赋》等。现存晏海楼有四层,高约30米,对角宽约8米。登上四楼,凭栏远眺,壮丽山河,尽收眼底。近年来新建的“月港公园”、“月港农贸市场”,与晏海楼鼎足而立,别有一番气象。

上一页 下一页专题】【景区】【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