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f.nease.net

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传说】

八卦威镇水火神

朱熹建造威镇阁

 

 

威 镇 阁

威镇阁是漳州古城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市区东南角战备大桥北端桥头处。

    明万历《漳州府志·规制·宫室》卷二记载:“八角楼(即八卦楼、威镇阁),在城东南角,隆庆六年(1572)知府罗青霄建”。清光绪版《漳州府志·古迹》卷四十记载:“威镇阁,亦名八卦楼,在城东南角,明万历六年(注:应为隆庆六年),知府罗青霄以巽隅甚,乃撤城上旧楼建层阁,额曰‘威镇’,与芝山威镇亭对峙,势若华表撑空,郡治增胜。八窗玲珑,取象八卦,其规制皆出同知罗拱辰。时有联云:‘五

名山、二秀水,城外风烟连海峤;七真儒、三及第,漳南文献甲闽瓯’。”又载:“乾隆二年(1737),知府刘良璧重筑,砌石为基,高与城并,建楼三层,启窗八面,漳南形胜一览在目。”漳郡名山天宝、紫芝奠于后,丹霞、名第拱于前,鹤峰踞其左,圆山耸其右《府志》规制卷记载威镇阁“基与城齐,高出城六丈有奇(约20多米)”。因地基用八块宽长相同的长方石铺成八角形状,每块石头上都按方位分别刻有“乾、坤、震、艮、坎、兑、巽、离”的方正字,故又名“八卦楼”。

岁月沧桑,八卦楼多次被毁,多次重修,上世纪60年代,“文革”中武斗而成危楼,70年代因建漳州战备大桥夷为平地。改革开放后重建,1998年1月26日落成。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面积9亩,总建筑面积7300多平方米,比旧威镇阁扩大3.1倍;立面高度51.88米,是旧威镇阁高度的2倍多,分为基座和主楼两部分。主楼有三层,高38.48米,周围建有绿地、凉亭、喷水池等附设景点,成为集游览、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园林式风景区。

    重建的威镇阁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既保留原有三层八角、宝葫芦顶的遗风和闽南古建筑特点外,又融入现代创意。山门由分别高7.35米、直径1.2米和高6.35米、直径1.1米的浮雕九龙青石立柱各两根组成,其中两根大龙柱是用整

段重达28吨的南安“码头青石”雕刻而成,每根龙柱雕刻形态各异,相映成趣,是目前东南亚一带用“辉绿岩”整石雕刻而成的最高大的龙柱。楣额威镇阁三个大字,铁划银钩,笔力遒劲,是著名书法家启功的力作。门前右各置一只2.98米、

28吨的整块九龙璧雕琢成的石狮,工艺精湛,维妙维肖。

进入山门是阁前广场,建有三角亭、四方亭、御路石、护廊、花台、石制草坪灯等。护廊由精美的浮雕组成,以水仙花为主,镶刻三平寺、灵通岩、南山寺等漳州各地的名花名景,堪称漳州风物精华的缩影。

主楼基座前是一排青松翠柏和欧式的街灯,东边是一对用生铁浇铸高8米的宝塔,宝塔旁有一喷水池,雕刻9条栩栩如生的青龙和2条口喷清水的红鲤鱼,互相戏耍,寓意九龙江源远流长。

主楼造型典雅,精雕细刻,贴金嵌铜,古朴大方。还特地从北京邀请曾为故宫、天安门彩绘的工艺师来绘制威镇阁

的图案,其工艺水平首屈一指;八卦楼门、窗、楼梯栏杆全由红木加工而成。整座威镇阁流光溢彩,金碧辉煌,气势磅礴,雄伟壮观,高高地屹立在九龙江畔,展示了漳州古城的新面貌。

威镇阁现辟为漳州灯谜艺术馆,丰富的灯谜馆藏,形式多样的灯谜活动,为威镇阁增色不少。成为漳州文人墨客登临吟咏,老百姓休闲游览的绝佳去处。 

              (资料来源:漳州今古网  作者:刘元宝、唐如菁、吴志坚)

上一页 下一页专题】【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