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f.nease.net

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漳州府衙

漳州府衙即今漳州市芗城区中山公园所在地。

自从公元686年武则天敕建漳州郡,陈元光将军就在他驻军的大本营漳浦县云霄镇西林村(今火田村)建筑府城。公元716年,因西林一带地理寒湿,兵民多有瘴疠,陈元光的儿子陈在乡中老人余若纳等的请求下,将郡署迁到李澳川(今漳浦县城)。到了公元741年,本来属于泉州郡管辖的龙溪县划归漳州郡,漳州的地域扩大了不少。公元782年,新任漳州刺史柳少安视察各地时,来到地处九龙江出海口的龙溪县,很欣赏这里“大江南旋而东注,诸峰北环而回顾”,便上疏朝廷,建议将郡治再次迁徙,但没得到皇上准许。后来,陈谟继任刺史,再次提出这个建议,终于在公元786年,即漳州建制一百年后,获准将郡治迁到龙溪县县城,在今芗城区中山公园所在地兴建新府衙。从此,历唐宋元明清五代,没再改变过府址。

在漳州图书馆馆藏的清修《漳州府志》中,保存着一张当年漳州府衙门的地图。府衙前面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短短的宽敞大街,叫做府埕,是府署门口专门迎送各地上下轿马的“礼仪广场”。进入府埕的路叫新府路和府口(今台湾路)。府衙门口有两尊大石狮,左侧有“宣裔榜”,是官府张贴公文告示的地方。右侧有堂鼓,是百姓鸣鼓喊冤的申诉处。府衙中厅是公堂;两侧有厢房,一侧是刑罚人犯的刑房,一侧是资料档案的存库。公堂后面是官员休息室,再后面是府中花园,有荷池、假山等。花园的东侧是官庠,除了府官大人的寝室和书房外,还有家眷住的小姐楼等。

唐代漳州府署比较简陋,宋代在府衙前建有牌楼,上有篆书“漳州府署衙门”匾额,下有双门,左曰“崇仁”,右曰“怀恩”(即今双门顶,在台湾路与香港路交汇处),按官员等级分门进出。门内和公堂前有一小楼,装有古代计时装置铜壶漏箭,为官府日夜报时。据载,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二月初五,囚犯吴天禄反狱,烧毁府堂及六间厢房。次年重建时,牌楼被拆除,以免障碍府署大堂。

    民国初年,衬炯明率军入漳,大张旗鼓改造旧城,1918年古府衙被改为“漳州第一公园”。1926年北伐军入漳后改名

“中山公园”,沿用至今。1949年后,旧漳州府大堂改为图书馆,现为市博物馆。公园大门两尊石狮为原物;公园里还保留着宋代开凿的半月形“七星池”,假山上有五角形的“梅花亭”,另外还有一座六角形的“龙柱亭”,可惜柱上浮雕的飞龙在文革中被毁。博物馆内收藏有几十方古衙墙基浮雕,以及唐咸通四年(863)漳州押衙王所建、著名书法家刘镛所书,为明代顾炎武称之为“天下经幢第一”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幢。

                                                (资料来源:郑惠聪著《文化名城觅芳踪》,略有删节)

下一页专题】【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