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风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发表评论 编读往来

[相关链接]

 

 

                             清  泉  岩

   梁山从平和县五寨乡向漳浦县境内延伸一百多华里,东段北坡距漳浦县城最近处仅十多华里,那里有清泉寺,俗称清泉岩,由于风光幽美,距城近,游人络绎不绝。
    清泉岩以有甘冽的清泉得名,佛寺始建于宋代,元代坍废,明成化年间僧伯成复建小庵,嘉靖进士陈梧历任广东佥事等官归休后,于万历元年重建清泉寺,在那里隐居,自号清泉主人,而以僧智山住持。他于万历元年将据传为印度僧人所写的狂草《般若波罗波密多心经》(简称心经)摹刻于寺前不远处一块天然巨石上,以字体奇特狂放而备受关注。翌年又将他的诗作《清泉招隐八首》镌于另一处岩壁上,诗书俱佳,为游人所驻足欣赏。
    清泉岩的早期摩岩石刻或镌于宋,时代无从稽考。由于都是浑厚的楷书阴刻,字迹又大,每幅三字或四字,横长都达250厘米左右,上下宽80至140厘米,所以历久而不风化。康熙《漳浦县志》说:好事者著为八景,有蟠桃坞、说梦台诸胜,但没有记载八景全称,而蟠桃坞为大字石刻之一,所以一般认为,那些大字石刻渐隔尘寰、蓬莱深处、九鲤飞跃、蟠桃坞、茂林修竹、清泉洞等都是八景名称之一,但却不全,明显的是缺说梦台一景的景名石刻。康熙县志说其有垒石为室,匾曰丹霞洞天可能也是一景,今该石室已不存在。乾隆《漳州府志》记载乾隆大学士蔡新在清泉岩建二书室,现也不存遗址。只有一处石壁上镌觉岸两大字,上部正中携乾隆御笔篆印,下面镌赠臣蔡新字样,可见原是乾隆皇帝手书赠给蔡新的横幅,蔡新将其摹刻在这里。也许这石壁原来就是蔡新所建书室的后壁,后来书室坍废,而石壁上镌字至今完好。旁有登临驻节石刻,是乾隆间为大学士蔡新至此登临而镌。
    蔡新家族聚居清泉岩下的下布社,与清泉岩有密切关系。下布开基祖蔡而煜,是县城西门外西湖村官家子弟,曾祖蔡大壮,明嘉靖二十八年举人,曾任湖南宁乡知县,祖父蔡宗禹,明万历二十九年进士,任过刑部主事,父蔡一橙,万历三十四年举人,大哥蔡而 ,清顺治十一年进士,任湖南桐柏知县,二哥蔡而烷,顺治九年进士,任山东东昌府推官。时逢三藩之乱,漳浦一带是清军、耿精忠、郑经三方混战的地区。为避乱,蔡而煜举家迁居下布,清泉岩成为他子孙的读书处,从此,蔡家与清泉岩结下不解之缘。
    蔡而煜之孙(蔡璧的长子)蔡世远于康熙四十八年登进士第,雍正年间官至礼部侍郎,其子长汉、长沄、观澜都外出任官,留第四子长融,第五子长汭在家。世远的堂侄(而煜第四子祚熹之孙,衍蹲之子)蔡新于乾隆元年登进士第,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其兄蔡溎,也于乾隆十年登进士第,为翰林庶吉士,为使蔡新安心仕途,他回乡侍母,终生不出。蔡世远的侄儿(孚远之子)蔡云从于乾隆七年登进士第,任过翰林编修,也为侍母而回乡家居。这几位居乡文士在乡间具有较高名望,他们关心清泉岩,与寺中和尚时常过往,值住持僧衍谦退休,要将寺田三石二斗五升种(相当于二十多亩)移交继任住持的徒弟来舟掌管,特请其中三位来鉴证,由蔡 撰写《清泉岩传灯遗产记》记述这事,并列明寺田地址、四至、面积,镌刻成碑,立于寺前。这是清泉岩仅有的一座碑记,今尚存。
    清泉岩还是一处革命文物。20世纪30年代,红军游击队在这一带活动,1937年卢沟桥事变燃起全面抗日的烽火,国民党157师以合作抗日为名收编红三团,而于当年7月13日将其在漳浦体育场缴械,部分指战员跑到清泉岩,重整队伍,后编入新四军,开赴皖南抗日前线。解放后,清泉岩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立碑为记。
    清泉岩山上有一个隐蔽石室,住过红军游击队,也曾作为军用物资储藏处,称红军洞,今也成为一处景观。
    清泉岩附近有别有天佳景,是下布开基祖蔡而煜所辟,子孙扩建的别墅,称别有天。现人工建筑已无存,仅存石洞和其他自然景观及摩崖石刻鸢飞鱼跃砭俗石室3处。洞入口处是两块巨石夹峙清潭,巨石的顶部将清潭覆盖,而潭口敞开。潭水澜漪潆回,群鱼游戏其间。阴天洞内光线暗淡,潭中似有物若隐若现, 疑为龙,故名蛰龙潭。潭的上方五六十步处为峭壁崭岩,岩右有石突起,上面既广且平,蔡而煜未建亭,预名夹流亭。夹流亭南二十多步处建戴石阁,坐在阁中可眺望县城及乡村风光。戴石阁之东有瀑布,下面冲成石井,深不可测。石井西有喷泉,下为喷珠池,左方有琉璃洞。 蔡而煜之孙蔡世远作《别有天记》(载乾隆《漳州府志》),说蛰龙潭至琉璃洞约八九百步,其中阁一,洞二,小池一,池连洞者三,石似门者三,泉滴于石不绝若线者一,石壁砧 戴草者二,游必半日方竟。乾隆《漳州府志》载:蔡世远之子长汭及孙本林就该自然景观筑书屋,命名为水石居,有楼,有亭,重轩曲径,花木交荫,称胜境。那些楼、亭、轩至民国初年尚存,被讹传为蔡新六公子的别墅。

上一页 下一页专栏】【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