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风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发表评论 编读往来

[相关链接]

 

 

 

 

 

 

 

                         南 山 寺(续一)

山门  匾额“南山寺”三字,为明末乡贤、学者、名宦黄道周所书,是南山寺重要文物。

天王殿 匾额由书法家虞愚书。殿中祀弥勒菩萨,佛龛匾额“皆大欢喜”四字,由邑人厦门大学教授黄典诚书。左右雕塑高的四大天王。殿中奉祀一尊笑迎八方来客的弥勒大佛像,两旁分列四大天王(也称四大金刚),高4米多,原为泥塑。1960年“六·九”特大洪水淹浸,这四大金刚全部坍倒。灾后改用水泥重新塑造,为古今所未有。弥勒佛背后,供奉一尊护法韦陀,两手按住一杆“降魔杵”,直插地面。据说这“落地杵”为表示此寺可供应四方游僧膳宿的标志(另一种是合掌当胸,降魔杵平放在两手臂间,表示不供应游僧膳宿)。

    大雄宝殿  面积约800多平方米,面阔5间,进深5间,重檐歇山顶,弘一法师手书妙相庄严匾额悬于殿堂之上。殿中佛坛上雕塑三尊盘膝趺坐金身,并塑阿难、迦叶两尊者站立两

旁。正中供奉“三宝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东方药师佛),高一丈六尺,是宋代修建寺院时重塑的,其特征是两个耳朵下端成尖形。解放后,认为寺是唐朝建的,佛像是宋代塑的,两相不合,因此叫它“改头

换面”,把它的头“砍”掉,按照唐朝特征重塑成耳朵下端圆形的头面。但佛像踞坐的石殿和“桌裙”仍是宋朝的。东西两侧分祀十八罗汉。在三尊大佛的背后,祀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智文殊菩萨和大行普贤菩萨。

    大雄宝殿的左侧有一个石佛阁,称“净业堂”,阁中有一巨大的石笋,聘请石匠名师把它雕成弥陀佛像。佛像连莲花座高达一丈六尺,造型优美,俗称大石佛。经考古专家鉴定,是一干多年前唐代艺术珍品。6米,相传是唐代造像,或说是宋代石雕。石佛像于19966月被批准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全石笋高5丈多,大半埋入地下,露出地面仅有2丈左右。1937年石佛阁庙顶被日本飞机炸塌,是时由住持广心和尚化募重建,改名为净业堂。石佛两侧,后塑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合称为西方三圣1938年农历四月初八(58日),弘一法师到达漳州,翌日移居该阁边僧舍,十五日,在寺中演讲佛法,听众百人。

    关于这尊大石佛,民间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有一位有名的石雕名师听说南山寺要雕塑大石佛,前来应聘,要求较高的工资,但声明,在雕成之后,要是有人能指出任何一个缺点,可以分文不取。完工之日,邀请各界人士前来参观评论,大家啧啧称赞,无人指出缺点。那师傅正在洋

洋得意,忽然有一个小孩高声说:“大石佛的指头那么大,而鼻孔那么小,怎么能伸进去挖鼻屎呢?”大家才注意到有这个缺点。要找石匠评说时,石匠已偷偷溜走了。其实这只是笑谈。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