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风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发表评论 编读往来

[相关链接]

侯禅寺

                        九侯山风景区

    三宝石下,层峦叠翠,在松柏高树掩映中,隐约显出楼台殿院,这便是庄严雄伟的九侯禅寺,始建于唐代,历代屡有修缮,为诏安古刹之一。山门石匾上刻有“大名山”三个大字。对联是:“似此名山能有几,是真游客不嫌多。”正殿上悬挂有黄道周先生墨宝“洗心之藏”。两边的东斋、西斋存有朱熹手迹。山中还有宋王十朋,明罗汝芳等书法家的石刻。前殿右边有望海楼,小巧玲珑,花窗精致,别具一格。登楼凭眺,烟波

云树,历历在目。

寺门左侧,深涧里有飞泉涌浪,珠飞玉溅,其声如雷。在湍急的泉流中一巨石耸起,高数十丈,长二十余米,状如鲤鱼跃浪,昂首仰天,势若腾空而起,是为“松涧泉”和“鲤鱼石”了。崖壁上刻有“涤尽烦襟”、“松泉”等字,旁署:乾隆丙午(即1786年)沈攸书泉流下游又有一巨石如鲤,鱼头露出水面,“鱼嘴”上有泉水源源吐出,被称为“鲤鱼吐珠”。原来“松涧”周围广植松树,近泉处有一松树和柏树合抱的大树,茂盛的枝叶,团如翠盖,今已不存。泉水清澈碧透,清甜可口,烹茗品茶,足以涤心爽神。
    “松涧泉”边有一块“试剑石”,相传是唐代开漳圣王陈元光巡视九侯山时,试剑所留下的遗迹,至今剑痕犹在。其旁有一天然石洞,洞内光线昏暗,可容数十人,以前曾置降龙、伏虎二尊罗汉,故名“罗汉洞”。

松涧泉前一石洞,系巨石迭架而成,室内可坐数十人,洞口镌横行楷书“五儒书室”四字,每字约0.50米。据志书载:南宋宁宗庆元二年(1190年)权臣韩侂胄执政,大禁所谓“伪学”。被列入“伪学”名单的学者四散逃遁,金陵赵嘉客、洛阳周直言、临澄伍仲求等五儒,隐于此洞讲学,后人称为“五儒书室”。南宋期间,曾弹劾奸臣秦桧的“七贤士”中的郑柔、薛京也曾讲学于山中,历代学者、书生来此讲学和求学的很多。

    从“五儒书室”沿石阶而下,向右行可上“天然桥”,长约十数步,为石板天然构成。淙淙铮铮的“松涧”泉水穿桥下

而过,人行桥上,别有一番情趣。

    九侯禅寺对面有一长形小丘,其状如案几,又象一钩新月,故名“月案”。其上林木丰茂,地势平坦,游人大都喜欢在此歇息,观景写生。

九侯禅寺左侧就是有名的“云根”摩崖石刻,字形为三尺见方的大字楷书,旁署“明万历庚子季冬,楚人星海俞子咨益,邑人癸南胡子士鳌,介庵沈子铁,起岑蔡子肇庆同游题。”明万历庚子即1600年,俞咨益、未详;胡士鳌,诏安四都上湖村人,明万历五年进士,曾任山东青州知府;沈铁,诏安三都人,明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曾任江西九江知府等职;蔡肇庆,诏安三都岑头村人,明万历十一年进士,曾任湖广襄阳通判。
    “云根”左面有一云梯,梯45级,由条石砌成,游客循级而上,可登悬崖。云梯造势直陡,令人颇有直迫高危之感。每当春夏之季,这里常常云绕雾罩,故有“云根”、“云梯”之名。云梯左侧有一棵名叫“重阳木”的参天大树,是省级保护的古树木。
    登上云梯后可达“福胜岩石室”。石室由天然巨石嵌崖覆盖为屋顶,前面沿悬崖嵌砌条石为墙,宽约4米成前厅。有“福胜岩”门匾,系明嘉靖二十二年(1542年)题刻,对联为“福份占名山,僧原傍佛;胜游来净域,人似登仙”。内祀佛像,俗称“循地佛”。后厅窄而长,可容纳多人。
    福胜岩石室始建于唐代,宋代重和元年(1118年)重修,宋末
遗臣邑人沈子真义不元,举家隐居在此,故又名“富胜石室”。其事见《福建通志》。石室内现存宋代重修石刻。

石室后面左侧有天然石笋雕成的飞来佛像。相传飞来佛与遁地佛相约同时往九侯山,约定谁先到谁得住福胜岩宝地。靠飞天的飞来佛先到,便洋洋得意地进入石室正位端坐,遁地佛后到,见石室已为飞来佛所占,就故意蛰伏地下不出来。飞来佛坐等很久,心想,土遁速度慢,与其在此呆坐,不如到外面观赏风景,就走出石室。遁地佛趁此机会占了福胜岩宝地。飞来佛回来后,无奈只好借石室后侧栖身。石佛上盖佛亭,亭顶为六角悬檐式,造型小巧玲珑,别具风貌。亭口木匾署“飞来”二字,石柱镌一楹:“飞来迦叶经千劫,坐对莲花第一峰。”亭前面地势平坦,以前有一天然“茶园”,今已不存。
    福胜岩石室右侧悬崖上有一巨石,状如花瓶。上有一树盘根石下,树干紧贴入石面,依石弧高度向高伸展。此树枝叶繁茂,树冠距石上高约一丈,远远望去,酷似花瓶插花,故名“花瓶石”。
   
福胜岩前平坦如台,登临远眺,千山万壑,远山近水,尽入眼底。昔人有诗概括了九侯的风姿胜景曰:

    风动花瓶月案开,开门罗汉佛飞来。 五儒归去棋盘在,三宝殿空松涧回。

    瀑布泉生鲤跃浪,天然桥畔牛眠苔。 香炉烟透云根里,雾锁茶园望海台。

九侯山真不愧“闽南第一峰”之美誉。      (资料来源:根据《漳州掌故大全》王和茂文及漳州旅游网资料整理)

上一页 下一页专题】【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