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永 安 岩

德化寺庙 

  永安岩又称荇菜岩,位于九仙山南麓、德化县赤水镇铭爱村与大铭乡大铭村的交界处,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清乾隆版《德化县志·古迹志》:“永安岩……唐(开元年间)僧邹无比艺圃处,多种荇菜,旧名荇菜岩。”后来蛇神岳氏修炼成真,建有寺宇,奉蛇氏尊王。

  明天顺年间(1457~1464),一晋江籍青年儒土史云济出家,法号妙应,游

历九仙山,下榻荇菜处。因荇菜地处九仙山南麓,密林幽篁,小涧飞流,空林霖色,史云济遂选定此处为出家居地。史云济与铭爱村周进隆、周进宗兄弟一见如故,结盟换贴。天顺八年(1464)六月十四日,史云济在荇菜小涧大岩石上圆寂,遗嘱其徒曰:“吾大劫未尽,火化后悬吾骸置于大椿杪(树今尚存),六十年后则永安于此。”周进宗遵嘱,将其火化后骨骸挂在铭山周氏祖宇旁的大椿树梢。明弘治十一年(1498),周进宗侄儿周琼六捐献山场,筹建寺庙,取名“永安岩”;同时捐田租千担作寺田,故后来便有“九仙银、荇菜谷”之称。明嘉靖(1522—1566)初,椿树梢发光,周进宗孙孟士等取史云济骸骨塑佛像,祀于永安岩。万历三十三年(1605),林顺七及住持僧应经再次募缘修建,至今正殿佛龛尚保存当年修建的文字。民国初重修。

  永安岩系木构,歇山顶式,由正殿、中殿、下殿、观音楼、地藏殿、饭堂、禅房、护界亭等组成,总建筑面积829平方米。正殿供奉史云济祖师,左右分别供奉蛇岳尊王、伽兰佛和檀越主周进宗、周琼六塑像;中梁用拱木组成的藻井,圆天画着太极图,结构复杂精巧,独具一格。中殿塑有释迦牟尼佛像,又称“释迦殿”。

  岩宇前有一泓林山倒映的半月形放生池。山寺附近有明清两代的摩崖题刻“觉路”、“玉液泉”、“法水流香”、“第一山”

等,字迹清晰,笔力飘逸洒脱。

  明、清时期大学士史继偕、进士翰林院检讨赖垓、太常寺卿李懋桧偕其侄进士李为观、进士知府李道泰,先后为该岩题赠牌匾。现尚保存的有赖垓的“法云真际”牌匾和民国时期的两对木刻楹联。

  放生池前有一片翠绿小竹,面积3~4平方米;竹高2米,直径2~3厘米,呈方形,俗称“方竹”,九仙山上仅见。

  寺院大门前有水杉,树龄近千年,胸围数米;有一株“一木四树”,树干长出四种不同类别的树杈。距此十米,有一棵“三杈树”,一树长出的三根枝杈长着不同形状的叶子;靠右边的枝叶在每年的八月就全部掉光,中间的枝桠要到十月才落叶,而左边的树枝一年四季不落叶。

寺院后左侧山腰,有“惊木”,外表极为光滑,用手一摸,枝叶就会抖动。不远处还有一棵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南方红豆杉,高十多米,胸围2米,“枝枝朝南”,每一树枝均为单向,朝南生长延伸。      (资料来源:泉州历史网)

上一页 下一页景区】【专题】【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