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泰 山 岩

安溪寺庙 

    泰山岩位于安溪县感化里(今湖头镇)西南隅大尖山(又名翠屏山,清代改称泰山),始建于南宋。清乾隆《安溪县志》载:宋绍兴四年(1134),显应祖师坐化,建寺于此。”明代与清水岩、泰湖岩并称安溪宗教建筑物的“三岩”。1995年7月,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显应祖师俗名黄惠胜,永春人。北宋宣和六年(1124年),自永春到安溪感化里小尖山,在峰顶筑庵修行。显应精通禅理,好义乐施,时值大旱,又不惜曝身求雨,得众生欢迎。后移居大尖山。南宋绍兴四年(1134),显应在大尖山坐化,百姓依山建寺侍奉,称显应祖师

  明正统年间(1436—1449),巡宰李森耗巨资建中殿、东西畔藏堂、斋堂,形成规模。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乡人、大学士李光地重建泰山岩。康熙五十三年(1714),太学士李培岳重新修葺。乾隆十七年(1752),住僧瑞登再次募缘修缮。

  泰山岩由众多高大森严的殿堂组成,主要建筑在东西中轴线上,自东往西,依此有山门、中殿、后殿。

  山门有三个,空门、无相门、无作门,象征佛教三解脱”。无相门建成殿堂式,称三门殿。门边有两个手执金刚杵、姿态各异的金刚力士。

  中殿供奉显应祖师,又称祖师殿。南北两侧塑有十八罗汉雕像。另有一尊面貌慈祥的守护神——拍蚊爷。

  后殿建在2米高的台基上,单檐歇山式,宽37米,进深12米,内祀观音,又称观音殿。

  此外,还建有藏经堂、斋堂、放生池、四座灵塔。

  泰山岩分炉岩寺遍布海内外。安溪虎邱洪恩岩,就是从泰山岩分炉兴建的。安溪长坑衡阳庵里,同时供奉清水岩昭应(清水祖师)、泰湖岩惠应、泰山岩显应三位祖师。泰山岩分炉往台湾的庙宇众多,如台北泰山乡泰山庙。

                                                                       (资料来源:泉州历史网)

上一页 下一页专题】【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