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五 塔 岩

南安寺庙[23]

五塔岩寺,位于南安官桥镇竹口村紫帽西北麓龙水山上,海拔五百七十二公尺,原又名“龙水岩”。南宋时,因寺前兴建五座石塔,便称为五塔岩。

五塔岩寺宇建筑,依山就势,利用上下二个天然石洞,建造龙水禅楼和定光道场,犹如空中楼阁。一对石刻楹联龙水创蓝启宋世,虎腔竖刹溯元时。记载岩寺两个部分,分别建于不同历史时期。岩寺为宋代建筑,定光道场为元代建筑。据《龙水岩碑》记载,岩寺系宋咸淳庚午年(1270)为寺僧饴卢所主、漳州龙溪县高钺捐资所

建。而《定光道场碑》记载,道场建于元大德癸卯年(1303),郡侯高朝散建;元世祖戊寅年(1278)遭兵火,大德年间(1297-1307)重修。还有一块《泰定石碑》,竖于泰定甲子( 1324),记载化城梁少师七世孙梁瞿卿舍山地入寺的义举。

正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其中石佛一尊,附于壁上,甚为珍贵,现受重点保护。正殿后祀天地大巡、山神王、土地;左右列十八罗汉。側院为僧尼栖息之善房。门联书“宋塔巍峨溯龙水,虎崆雄峙栖狮岩”。

寺前的五座石塔,为宋堵婆式石构塔。塔高6米,基座四方形,塔身作3层,一层六角形,刻有文字,二、三层为鼓形,三层浮雕佛像,塔刹作葫芦状。五塔成群,一字排开,各塔之间相距2米,列于寺前板壁间,地势险要,居高临下,自下看上去颇为雄伟壮观。正是“一峰挺秀当门外,五塔庄严涌座前”。塔旁摩崖上,有宋咸淳庚午(即咸淳六年,1270)“龙水岩伏承”楷书石刻及“元至大戊申刻石”。

五塔岩寺的绝顶,有“三石列峙”,名曰“三公石”,西为定光岩,中为中州岩,犹如天然石佛;东为灵水岩,下有小井,名为“潮汐井”,四时不涸。传说宋时杨文广率军入闽,曾驻营附近的关刀寨,成千上万兵士饮用此泉,取之不竭,饮之不尽。井边刻有郑公泉三字,相传为当年郑成功起兵驻过此地饮用此泉镌刻的。

《南安县志》载称:灵水岩峰恋耸秀,中多石洞。现在尚有五大石洞,虎崆(洞)最大,可容三百余人盘坐;其他也可容纳数十人。宋时曾有多位缙绅、弃官之人修练其中。岩洞四周有关刀石及石人、石马、石龟、石牛、石仙鹤、石佛、石香炉、石钟、石鼓、雷劈石、石巷、石桌、石椅等众多自然天成的景物。摩崖石刻有第一山灵水古禅盘古洞。人称山中无石不是景,并有“三狮相戏跑,石虎塞嘴斗;和尚九十九,石人镇水头”的民谣传唱山中有桥,系古榕树之根蟠结而成,亦堪称一绝。

五塔岩寺及石佛、摩崖石刻、五座石塔均受文物保护,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综合泉州文化网、泉州历史网、南安在线相关资料整理)

上一页 下一页景区】【专题】【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