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不 二 庵

晋江寺庙

  不二庵俗称庵宫,位于晋江东石张厝头北约200米处,原属十一都顺和里型厝境内,今梅峰村西。北宋熙宁元年(1068)进士颜怿所建,初名“竺书”,祀如来佛祖与普庵祖师。其玄孙颜慵由永春返祖型厝,为光耀高祖尚书归休园林,增建尼舍、楼台、房廊凡99间。因厝庵之大无与匹俦,故称曰“不二庵”。

  景炎元年(1276),宋端宗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南逃舍此,遂毁于元兵峰火。明皇熙元年(1425),湮没150年后的庵宫,由里人蔡同、莫安四、章贡及沈明、陶通五人倡议修葺,增建一苑围墙,一垣山门,两侧植以梅桂,故又称“梅桂庵”。尔后郑成功屯兵于此,与石菌陶亭庵互为犄角,以接应独角寨(今英林大觉寨)对抗清军。永历十六年(1662)又惨遭兵燹之祸。至清康熙五十五年(1657),仁和里蔡自钹信士鸠资庀材,未能恢复原貌,仅容所供佛圣栖身,庙堂委托型厝村耆老照管。此后,该寺风雨飘摇,几经沧桑兴败。1964年,龙下农场创办农业中学,寺被拆除,运走全部材料兴建校舍,此处留下一片瓦砾。

20世纪70年代,有尼释元仪经多方化缘,里人与侨亲捐资于中殿原址建造简陋庵堂供佛。1988年释无建(俗姓蔡,名元髻)接任该寺住持,主持翻修中殿,增建拜亭,尔后数年间相继扩建东西护厝,新建东西二座陪庙和膳房、法会台及讲经堂、铺筑石埕广场。

现寺庙占地19亩。庙堂及诸配套建筑,错落有致,严谨大方。拜亭南端是持德法师倡建的“放生池”,池中轴线近后壁凿一水井浮出水面;二边角各从水中造一对歇山式二层硬顶六角凉亭,池水清澈见底;护栏倒影,鱼鳞跃金,浑然成趣。拜亭小脊塑四条青龙;青石柱上盘龙,跃跃欲飞,隐约有升天之态;大殿中脊塑二条大青龙,脊中塑二小龙护塔,极为别致精巧。

大殿为三开间二进单歇式硬山顶构筑,飞檐翘脊,表龙护顶,紫色琉璃瓦为屋盖,殿堂用粗大石木混构,严密坚实。寺内殿外对联,皆用压锻成型的不锈钢板鎏金镌以红字,与琉璃光耀交相辉映。左侧入门有联曰:“不顶云霞浮雾出;二峨风雨渡江来。”表达了佛门清净,关心众生疾苦的意境。殿内正中祀普庵祖师,左观音菩萨,右地藏王菩萨。东陪庙分别供奉玄坛、三忠王、赵子龙、保生大帝。西陪庙为注生娘娘行宫。两陪庙均为三开间单歇式硬山顶构筑。

  普庵,名印肃,号普庵,为临济十二世孙牧庵忠禅师之法嗣。宋孝宗乾道五年(1161)入寂,殁后有灵,凡事祷者,其应如响。元代加赠“大德慧庆”之号。普庵祖师闽南寺院普遍供奉,诞辰七月廿一日。

                                                    (根据泉州历史网、晋江佛教资讯相关资料整理)

上一页 下一页专题】【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