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泉州府文庙(续二)

泉州其他寺庙[22]

   泉州府孔庙范围广大,有很多重要的附属建筑,或存,或废,或被占作他用。

  1、庄际昌状元祠,建于明朝末期,邑人念庄际昌之德,为扬其才,颂其功,于泉州文庙西侧蓝桥巷内建祠祀之。1998年3月被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

祠建筑风格简朴,颇具特色,是研究泉州祠宇的重要文物遗迹。

  该祠坐北朝南,大厅为三开间三进深,砖、石、木结构。总面积约为500平方米。其中有大门及前厅,主厅左右回廊及天井,后落有走廊及天井,祠堂大厅东侧有大门及大埕,并保留石狮一只。

  祠堂主厅有对联曰:“品比青阳梅树,玉洁冰坚,不愧大魁天下;学宗洙泗杏坛,升堂入室,证拟仞数宫墙。”以赞际昌为官严正,刚直不阿,才华出众。

  大门呈凹形结构,顶端横一石匾。正面镌刻“庄际昌状元祠”六大字,背面镌刻“万历己末科会试第一名廷试第一甲第一名赐进士及第任奉政大夫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特赠詹事府詹事庄际昌”字样,此匾应为建祠时之原构件。

  大门两侧石柱镌刻对联:“玉笔发文光千丈,金瓯歌春华万里。”

  2、崇圣祠,在大成殿东侧,现主体建筑尚存。

  3、明伦堂,在崇圣饲东面,五开间,七进深,宽12.65米,深22.79米。堂前有露庭,宽深各36米。庭外一方池,宽12.65米,深43.80米。上建石拱桥,宽4米,直贯南北、石板直铺、微拱、护以栏杆,比孔庙泮池的石桥略长。池前为旧藏书阁,外为育英门。门外广场,通青云路,表示府学是培育英才之地,所有英才都可平步青云。

  明伦堂中旧有一联云: “圣域津梁,理学渊源开石井; 海滨邹鲁,诗书弦诵遍桐城。”

  联中“石井”是泉州安海镇在宋元及明中叶前的行政地名,安海还被称为“闽学开宗”之地,朱松、朱熹、朱在祖孙三代都与之发生关系。

  从前堂中悬挂许多匾额,为历代乡贤、借以表忠旌善。正中巨匾是“从祀孔庙”,明·泉州理学家蔡清从祀孔庙,视为无上光荣。两边为“状元”、“榜眼”、“探花”、“会元”、“解元”、“宰相”、“尚书”匾额等。

  封建时代的表忠贞孝,收到一定的效果。相传清兵入泉,许多缙绅士子不愿屈节者,纷纷到明伦堂悬梁自缢,以明大义。因悬梁者多,中梁为之折断。

  4、尊经阁,又名魁星楼,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建。解放后因有倒塌危险而拆除,上层移建于百源川池中,即现在的八角凉亭,遗址建华侨大厦。

  5、夫子泉、海滨邹鲁亭、洙泗桥。圣域戟门南面的一口古井,系孔庙时所挖。南宋隆兴初年,该井清泉涌出,甘香特异。秘阁傅自得记述其事,知州事王十朋题词云:“吾泉刺桐城中泮宫星,大成殿下新泉水,不必更以品第论,混混源自夫子”,固书“夫子泉”。 井南原有亭,悬朱熹书巨额“海滨邹鲁”,今废。洙泗桥题石仍在。       (泉州文化网)

上一页 下一页专题】【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