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府文庙陈列的文物

泉州府文庙

泉州其他寺庙[22]

    泉州府文庙位于市区中心百源川池西畔,现存占地10700平方米,是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殿堂,也是泉州现存大型宋代建筑之一,在全国上千座孔庙里是罕见的,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是福建省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庙之一。

    唐开元间(713—741年),泉州于衙城西(今泉州六中处)建鲁司寇庙(因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得名),唐玄宗时宰相张九龄题额匾“鲁司寇庙”,为泉州有孔庙之始。五

时改称为宣圣庙。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迁至今址。经历代按左学右庙规制修葺扩建,逐步完整,形成包括泮池、泮桥、大成门、金声玉振门、礼门、义路、育英门、教授署、名宦乡贤祠、尊经阁、观德堂及15座先贤专祠的一个庞大建筑群,现存建筑占地40亩。

   (一)泮宫

即学宫,周代诸侯的学校前有半月形的水池,名叫泮水,诸侯的学校就称泮宫,意在伴水边建学宫而名。明清科举制度规定,学童考进县学为新进学员,须入学宫拜谒孔子,叫做入泮或游泮。

  泉州泮宫亦称圣贤门,在孔庙西南边。宋时建筑已废,后改为水泥仿木建筑,歇山顶二层楼阁式、面阔三开间、三层,中间为通道,门楣横书“泮宫”二字。泮官楼上撰有榴联:“海国闽疆东南重镇;典章文物邹鲁遗风”。

   (二)戟门与露庭 

孔庙外面露庭东西各有一座石构门,原系木牌坊,后改为石构建筑,称戟门。东门内写“贤关”,外写“礼门”;西门内写“圣域”,外写“义路”。

  露庭宽66米,深60米,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原来铺有石板三千条,暗喻孔子弟子三千多人。

  (三)棂星门

    亦称先师门,在露庭南面。棂星为天镇星,即天上文曲星。孔庙庙门以“棂星”命名,意孔子应天上星宿而降。原棂星门建于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单檐歇山顶,斗拱抬梁式木结构。雕龙石柱,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屋脊上有六柱似芭蕉茎的绿色圆筒,称为六经筒。据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民间暗藏六经于芭蕉茎内,得以流传。

  (四)大成门和金声、玉振门

大成门是孔庙第二进院落的正中大门,在露庭北面,现存系清末建筑。单檐悬山顶,砖木结构。三开间,二进深,东西两端与金声、玉振两旁门连成一体,总宽61米,深10米。大成门的两边有一对青石花鼓、屋檐下立有左右两尊“避邪”,明间有大型“万字不断墙”的砖砌壁饰。

门名“大成”与“金声”“玉振”,蕴孔子思想集古代圣贤学说之大成。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这是盛赞孔子“德开天地”“道冠古今”, 并与 孔庙中心大成殿相呼应.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