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岑兜贻谋堂

【泊位归舟】

在石狮市永宁镇岑兜村(现称子英村),有一座历经了105年风风雨雨的老厝——贻谋堂。在八闽大地上,它虽算不上现存规模最大的老厝,但称之为泉州南门外古厝建筑中的精品之一,却是当之无愧的。

  古厝的创建人李祖,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20多岁时,因在故乡难以谋生,便同许多同时代的人一样,乘槎浮海,只身前往菲律宾。他在菲岛历尽创业的艰辛,披荆斩棘,开荒种地,先种椰子,后种水稻,继而又创办酿酒厂,享有崇高的威望,当地华侨尊称其为“□,意谓出人头地的华侨人物。其间二弟、三弟相继来到吕宋。随后李炳华的祖父李德潘兄弟三人也先后到了菲律宾,成为李氏家族第二代下南洋的淘金者。其中,李德潘在当地同样享有上一辈人的荣耀,被华侨尊称为潘戈,是当地有名望的华侨;其三叔祖李炜煌更是少年俊杰,是当地侨领之一,参与发起倡组菲律宾陇西李氏宗亲会,并为会务的发展而积极工作。

  还在李祖三兄弟事业鼎盛之时,李祖就回准备在故乡石狮市永宁镇岑兜村建两座格局相同的大厝,后来因自家的厝地面积不够,想向同族一寡妇商购与其家厝地相邻的一小块土地,又因有人故意从中作梗,几经协商无果,只好用原准备建两座大厝的材料,在自家的厝地上建了现在这座有99个门槛的大厝,即大厝里面大小房间门槛连同其他过道门槛共达99个。 

大厝于1890年至1891年之间动工,历时6年,是一座典型的宫体汉式建筑,铺有石埕、砌有围墙、建有花向、书房、碓间及小花园。祖亲自设计的石雕大门门框的样式,被早期工匠们亲切地用他的名字命名为“□。由于其时为祖加工门框的石匠名为和师,故该种门框又被称为和师框,至今名传于世。竣工之时,祖把其命名为贻谋堂贻谋之名,取自古文贻厥孙谋,以燕翼子之意,寄托着希望子孙后代兴旺发达的美好祝愿。

  贻谋堂的木雕石刻,不仅内容寓意高雅,而且图案形象生动,至今仍有不少惠安石雕之乡的能工巧匠登门参观学习;还有所有匾额的题字及大门两边的粉墙字画,都是泉州南门外的书画名家和文人雅士的墨迹,如清末兵部主事施之东及林鹤、李邦庆、李祖源、士源、遂村、亦材等人的诗词、书法作品。其中大厅正门两边几副木雕花窗的镂空篆字对联,至今没有一人能认全上面所有的字句,哪怕是外面慕名而来的文人学者亦然。

百年老厝贻谋堂历经百年风雨保存下来了,同时流传下来的还有李祖家族乐善好施、救济穷人、体贴工人的好品德。他的第二代传人李炜煌更是对家乡有很大的贡献。80世纪20年代,村中欲开办银江(岑兜的雅称)女子学校,未有适当校址,炜煌即主动提出办到自己的大厝里。于是贻谋堂即成了银江女子学校的校舍。因此,炜煌虽然年仅36岁就去世,但出殡仪式十分隆重,表达了乡亲对他为桑梓作出巨大贡献的感戴和英年早逝的深切哀悼。

    如今,百年老厝贻谋堂已经有了她的第五代、第六代传人。尽管在老厝旁边,子孙们又建起了更高大更富丽堂皇的现代楼房,但他们依然喜欢聚集在34层的贻谋堂里。3代同堂21口的大家庭,其乐融融地共享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生活。                                                                     (节选自泉州晚报)

上一页 下一页专题】【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