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唐山过台湾”之谜

崇台亲缘

西霞蔡氏与闽台海运

半爿缸盖盼合圆

               泉人入番

泉州在古代唐、宋、元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商人频繁往返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以及朝鲜、日本,不少定居他国。景定五年(1264),蒲应、蒲甲在文莱为其父立有宋泉州判院蒲公之墓碑。宋末,泉州战乱,民众纷纷逃难出洋。或仕占城,或婿交趾,或别流远国到柬埔寨、泰国、菲律宾、爪哇等地。清末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国家积弱,列强欺凌,兵患匪乱,加上天灾人祸的逼迫,泉州的先人们背井离乡,纷纷出国谋生。改革开放以后,泉州人出国留学、经商越来越多。泉州成为全国著名侨乡,在外泉籍华侨、华人608万,接近泉州全市的户籍人口。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90%居住在东南亚各国。泉州市有归侨、侨眷300多万人,占福建省归侨、侨眷总数的50%以上,也占全市总人口的50%左右。
   
泉籍华侨、华人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与侨居地人民一道披荆斩棘,劳动生息,共同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共同抗击殖民者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为侨居国的独立、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同时,他们念念不忘"唐山",惦记着孩提时的"摇篮"地,他们对故乡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和血缘的亲密情谊,他们时刻把祖国的兴衰与自己的命运紧紧相连。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和现代革命史上,他们输财助饷、赈灾济贫,捐资办学、乐善好施,同时,还回国抗敌、投身革命,流血捐躯。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改革开放后,他们更加关心和支持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他们怀着赤子之心,慷慨解囊,兴学育才,筑路造桥,捐资办医,投资办厂,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投身现代化建设,造福桑梓,为祖国的富强和家乡繁荣作出重大贡献。  (综合泉州档案馆网、泉州历史网相关资料整理)

专题】【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