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德化石笋

碧坑石笋   位于德化县城关外30多公里的龙门滩镇碧坑(鳖坑)村头小溪边路旁(旧称官路),高三四米,底部周长近2米,状如男性外生殖器。

碧坑(鳖坑)村地处峡谷,海拔300多米,四周大山封锁,林木茂密,封闭的地貌造成经年雾气飘渺,四季阴湿森然。村中有一条数米宽的山溪缓缓流淌。该溪流经雷峰、水口并通往闽江,清·道光年间在溪上建一廊桥,至今尚存,廊桥边有一石碑,上载:“……东抵仙邑,北通永福大田,实为东北往来之要道……”解放前,是仙游、德化、大田的必经之路,商人往返频繁,所以旧时村中设有许多客栈。现全村有曾、谢、王、林、张五姓800多人,与历史上曾居住过的卓、李、曾、林等姓氏已有所区别。

村中的这一根石笋在文革中推到溪里。至于这石笋始于何年?现已无从考证。相传是在最早到鳖坑居住的卓姓时建造的。该村是龟穴,在龟尾压上一根石笋,叫死龟活尾,增添阳气。曾姓是最后来此居住的。据曾氏祖宅里记载:村中祖宅建于158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按曾氏族谱载:卓姓是到碧坑开基的,之后是李,李后是谢,谢后才是曾。世道沧桑,现碧坑村已没有卓姓和李姓人家了。因此,若按此推算,石笋历史已相当久远。

有关的文史专家则认为,德化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因此该石笋可能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

长基石笋   位于德化县城15公里的雷峰镇长基村环村溪边,高约3米,底部周长2米左右,暗指男性生殖器,建造年代不详。

传说,旧时有位叫陈大京的风水先生远道而来,到长基村歇憩,把这根石笋插在这里。

该村古时是通往南埕、上涌等乡镇的必经之路,一度颇为繁华。为此当地人还流传一句话:三个泉州城,抵不上一个溪南埕,溪南埕指的就是这里。另外,一些老人说,该村在历史上曾患鼠疫,死者无数,这石笋可能跟风水有关,用于保佑人丁兴旺。

焦溪石笋  德化县雷峰镇焦溪村通往温泉汤池的路旁有个石笋宫,面积仅10多平方米,四周是石灰抹面的土墙。这石笋宫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期间重新翻建的。现宫内已不见石笋,宫内两边的石柱却书有一幅冠头联:石殿附净地,笋液沐凡心。该宫旧时供奉两根石笋,文革间才被劈断,扔在宫后草丛里。

山区重男思想相当严重。清乾隆版《德化县志》载:邑民……至于风水之说,溺惑尤甚,”“溺女之习,亦多有之。乾隆年间德化知县鲁鼎梅还为此颁发文告,禁止民间溺女陋俗。石笋在一定程度上寄托了人们生育男孩的愿望。

雷峰镇朱紫村,现还留传一个故事:该村旧时曾有两根石笋立于村头,这石笋和竹笋一样会长大。所以,旧时许多朝庭官员路经此地,均觉奇异,纷纷下马叩拜。直到有一天,有一官员经过时,眼睁睁看到石笋果然会长大,遂令手下取来珠笔,往石笋的顶处点了一下,两根石笋顿时消失。据说,当天村里有一孕妇怀上的双胞胎莫名其妙地死于腹中。猜测这村古时可能有着石笋之物。

在德化,除碧坑、长基、焦溪外,大铭、葛坑、杨梅等乡镇也有石笋。

葛坑石笋  在葛坑头村一溪边,耸立着一根三四米高的石笋,由来已久。传说古时有次天将塌下来,这溪边就自个长出根石笋给顶住了。这神话与古时生殖崇拜不沾边。                    (资料来源:泉州历史网)

上一页 下一页专题】【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