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安平商人

    安平商人随着泉州海外交通的发展,安海成为贸易重镇,早在唐朝许多安海商人就航行海外经商贸易,到了明代安平商人的贩海贸易活动达到鼎盛时期。清中叶以后,安平商人走向衰微。

  安平商人既从事国内贸易又从事海外贸易,行商区域广阔,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乃至西南夷地,海外则泛东西洋。他们“贸海则文身之地,雕题之国,无所不至”,有的且能夷言。“安平之俗好行贾,自吕宋交易之路通,浮大海趋利,十家而九。”如李寓西、陈斗岩,首航吕宋,获巨利归。颜嘉冕先后到顺塔洋(今印尼爪哇西部)和旧港一带经商,陈士勋商于咬留吧(今印尼雅加达)而卒。郑金沙,少经商仰光大埠。柯叔均,由宁波往文莱生理。据日本的《长崎荷兰商馆日记》记载,安海商船经常出没于长崎港,如1641年(明崇祯十四年)6月26日、7月1日、7月4日、就有安平海商的3艘货船开到长崎。

  安平商人从小型商业贸易逐步向中型、大型的商业贸易趋近,从而使安海出现小贾、中贾、大贾的名堂。明李光缙《景璧集·卷14》曾描述一例:“处士(陈斗岩)甫垂髻,避难入安平市,市人亡知之者。颜君道谋睹其状貌,大奇之,遂许以季女……多挚金钱财帛以界之,处士借以运筹鼓策……处士其初斗智,最后争时,行财币或如流水,若猛兽鸷鸟之发,人虽与共用事,终不如之矣。故人或折阅,而处士收息反倍之。处士行贾,北走齐、吴,南走粤。吕宋洋开,鬻财吕宋,转贩所致,人多重之,倚所祭酒,竟以致富……”

  安平商人输出的货物主要是从海外采购的胡椒、木香、象牙、明珠、翡翠以及吉贝、苎、丝、锦、绮、荔枝、龙眼、柑等。

  根据傅衣凌的研究(见《傅衣凌治史五十年》,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明、清安平商人有几个特点

第一,“欧洲中古后期的商人,以冒险远征为目的,有开辟新天地的宏愿,安平商人则刚刚相反,以收为主,这是中外海商性格的不同点。”

第二,“中国商人有与官僚勾结的一面,也有不勾结的另一面。这个不勾结,固能摆脱封建特权的纠缠,然他们没有政治上的凭借,每易起落无常,不似徽、苏、山、陕大贾之以盐筴为本业,有某些政治奥援,故仍能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维持其地位于不坠。”

第三,“安平商人虽善服贾……他们还是农贾兼业,以农为本,就是说,中国的商人资本始终没有脱离土地权力的羁縻。”

  曾泉公就是“用本守末”的典型。他“自垂髫时,业已从兄伯贾闽广间,其后转赀荆湘,从业吴越,北极燕越,海岱之墟,足亡不遍。而珠玑、犀象、香药、丝、果布之凑,盖不数年,而公成大贾矣。公为贾用本守末,以文持武,智能权变,勇能决断,仁能取予,疆能有所守,乃其倾赀延士,设财役贫,盖有儒侠之风焉。”

  第四,贾儒兼营,从儒入贾。“孺人”、“处士”等社会阶层的人士均可能从商。如上述处士陈斗岩。又如赠公“伟姿观,善心计,初治邹鲁家言,后乃弃去行贾”,杨乔“安平人,十岁通经史大义,会父及伯兄继殁,仲兄遭宿疾,不任治生,乃辍儒之贾”,“陈洁家贫,弃儒就贾”等。

  第五,“安平商人与乡族势力关系的密切,这亦造成安平商人身上所具有脆弱的性格”。但同时,也形成了安平商人的勤俭节约,乐善好施的优良品德。他们或捐资修路造桥,或赈济孤独鳏寡,或倡建堂庙,或置祀田、塾田等。

  安平人经商取得成功的原因:

  一是善于运用智力经商。如赠公“伟姿观,善心计”,曾友泉“倾赀延士,设财役贫,善有儒侠之风”,李寓西“贾先敏也,知福智也”。运用智力经商,是决定能否致富的关键。“大都贾之为道,春贳贷郡国,可以览胜;其争时斗智,可以获嬴”

  二是临财有信,拾金不昧。为商之道,讲求信用,取信于人,拾金不昧,诸商敬重。如王瑞“所挟赀最下,能和煦袭人,临财有信,人爱而重之”。伍荣辰贾于粤,有客遗百金于其寓,越数日捡得,呼还之。其人愿刈半以谢,却之,自是诸商益加敬重。                                                          (资料来源:泉州历史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