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f.nease.net

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赵 家 堡

赵家堡,俗称赵家城,位于漳浦县城东南35公里处的湖西乡硕高山北。是南宋末一支流落漳浦的皇族后裔的隐居处。

赵家堡初建于宋祥兴二年(1279),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四十八年(1620),赵若和第十世孙赵范及其于赵义又两次重修扩建,形成今天完整的仿宋建筑群。

    整个建筑群由内城、外城两部份组成。

内城  即初建的旧楼、旧堡,是赵家堡的主体部分。楼名“完璧”,为三层四合式四方楼,以花岗岩条石砌成台基,以三合土为墙,周长88米,高20米,占地484多平方米,为赵家堡的主体建筑。

楼门朝西,石构双层,内层券顶,外层平顶,厚1.2米。劈大榕树整块为门板,厚0.12米。门额是一块青石匾,阴刻行书完璧楼三大字,字写得很别致,上边的写得特别大,下边的写成,躲在的下面。

楼分三层,第一层分10间,第二层分9间,每间开一个石框小窗,内侧宽0.4米,外侧宽仅0.05米,利于向外放枪射箭,而外面很难将箭和子弹射进去。三层不分间,为四合大通廊,四周共开18个开阔的方窗。天井深1.2米,边角筑一条下水道通东门外,宽

0.6米,高度1.2米,据说可以于受围困时作通外面隐闭处的暗道使用,但有人试走十多米便发现有条石横阻,只能通水。

完璧楼的对面建一座二层小楼,两座楼之间是7米宽的平台,两侧各用一列平房与两楼相接,构成四合院,院中有水井。外筑一座堡城将这些楼、房围住。城面积6亩,呈长方形。开西、北二门,北门为正门,门洞宽1.2米。

整幢完璧楼及其环卫土堡雄奇、坚固,给人一种庄严、凝重并富有神秘色彩的感觉。

缘何会管它叫完璧楼?原来它还有一则苍凉曲折的历史故事呢。

德祐二年,南宋亡。在福建宋之遗臣遂拥立益王赵昰,年号景炎。景炎三年四月,赵昰卒,卫王昺继位,改元祥兴。祥兴二年(1279),元将张弘范攻陷广东崖山,丞相陆秀夫负年仅9岁的帝昺投海殉国。当时伴驾至崖山的赵宋王族闽冲郡王赵若和(宋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匡美的第十世孙),在侍臣黄材、许达甫等人的护卫下,以16艘战船夺港而出,谋往福州,再举图复,不料到浯屿遇飓风,船沉12艘,不得已折回漳浦浦西登陆。因元军搜查甚紧,遂隐赵姓改姓黄,先后匿居银坑、积美等地。明洪武十八年(1385),明御史朱鉴在审理一起漳浦黄氏同姓结婚案中,查阅族谱玉牒,确知被告黄惠官乃赵若和的后裔,立即奏请朝廷给以复姓。并赠诗一首云:

宋去春秋二百过,许多怨恨几时磨。

胤因国乱披金甲,为身亡丢战刀。

元帝势强图社稷,赵人历尽去山河。

儿孙能效胡公满,管取当朝赐紫袍。

明隆庆五年(1571),赵若和的第九世孙赵范考中进士,历任磁州知府、户部郎中等职,万历二十八年致仕后,因遭剧寇凌侮,决意卜庐入山,便在今湖西乡硕高山下建楼筑堡,聚族而居。

考之历史,历代王朝覆灭后,改朝换代,尚未闻有所谓灭国王族能聚族而居,传之数百载,且建楼筑堡如此恢宏壮美者,赵家堡实为罕见。

由上可知,赵氏家族之所以为此一天下民居瑰宝题名完璧楼,乃隐寓完璧归赵之意,聊表慎终追远之思。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