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风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发表评论 编读往来

[相关链接]

三平祖师

三平寺十三贤

 

                              三  平  寺

    三平寺,在平和县文峰乡三平村,是闽南一所名闻遐迩的千年古刹。始建于唐咸通七年(公元866年),历千年沧桑,曾经屡毁屡建,今日的三平寺规模,乃是清末重建的。解放后又罹“文革”浩劫,近年已修葺一新。寺内供奉三平寺开山始祖、唐代高僧义中禅师。义中禅师曾卓锡于此,热心为民治病,深得村民爱戴,被

尊称为三平祖师,唐宣宗赐号“广济大师”,后又圆寂于此,因而成为闽南佛教圣地。每年朝山进香的虔诚香客达数十万人次,尤其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六、六月初六、十一月初六,杨义中的诞辰、出家、圆寂之日,更是人声鼎沸、香烟缭绕、炮声不断。其影响所及,近及漳、泉、厦及其他市县,远至港、澳、东南亚及欧、美,其香火之盛,为闽省古刹之冠。

三平寺距漳州市府所在地约60华里之遥,昔日香客进香须从塔潭登山,其间“岩谷深邃;结曲奇危”,据《漳州府志》说:“登者必历三险三平,乃至岩顶,苟非心诚志坚者不能至焉。”现在已有公共汽车、旅游专车,从文峰公路直抵寺前,交通已方便多了。寺院建在九层岩附近的大柏山两峰对峙的山谷中,此处群山环抱,清溪回映,有茂林修竹,悬泉飞瀑,山水风景极为佳妙,也是闽南旅游胜地之一。

    在松竹叠翠的山谷间,矗立着一座古朴典雅的殿宇,倚山而建,坐北朝南,前低后高,沿一条中轴线,建有山门、大雄宝殿、祖殿、塔殿以及斋堂僧房及钟、鼓二楼等建筑群,主次分明,结构严

密,总面积约三千多平方米,从群体组合到单体结构,以至细部装饰加工,充分体现了我国南方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

    不过三平寺的格局更有其独特之处,若按一般寺院的建制,它却少建了天王殿,所以被称为“两殿半”。其中还有这样饶有趣味的传说:原来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武宗皇帝李炎灭佛,毁寺汰僧,强迫僧尼返俗。义中禅师被迫避居化外的九层岩,卓锡于“山鬼”穴前,引起“山鬼”们骚动不安。“山鬼”一意要撵走禅师,经过屡次斗法失败,终于心悦诚服,转而愿意为禅师架院建寺。请他闭目七日,让它们便于工作。义中禅师接受了它们的建议,但闭目未逾五日,因听见众“山鬼”凿石牵枋,杭唷杭唷,喊声甚苦,于心不忍,遂开目一视,不料神光照耀,惹得“山鬼”惊惶走散。院宇虽成,而天王殿却付缺如,布局未全,是为遗憾!

    朝山旅游的人,一踏进三平寺的大门,便见一处幽静的庭院,木樨老树撑空,荫护着两侧的莲池。游客沿着当中一段石甬道登上台阶,迎面便是一座庄严雄伟的大雄宝殿,大殿地势比山门高一米多,面宽五间,单檐歇山顶,琉璃为瓦,鸱吻凌空。前有一个月台,两侧廊庑峙起一座钟楼,一座鼓楼,气象堂皇。大雄宝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咖趺坐象一尊,两侧胁侍,大迦叶和阿难两比丘,两侧分塑十八罗汉,殿中香烟氤氲,法相庄严。

   更上一进便是“祖殿”,就是广济大师(义中禅师的谥号)的享殿。此殿始建于咸通十四年,即义中禅师圆寂后一年所建。祖殿的地势高于大雄宝殿许多,也是单檐歇山顶,琉璃为瓦,但面宽仅三间,反映出寺院规格的等级差别,不过前后这两座建筑,风格还是和谐一致的。殿中供奉广济大师金身塑象,两旁侍立四尊青面獠牙的侍者。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