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风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发表评论 编读往来

[相关链接]

 

 

                     云  霄  威  惠  庙

    威惠庙原称陈将军庙,位于云霄县云陵镇享堂村。坐西北朝东南,始建于唐嗣圣元年(684年),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始称威惠庙。现存建筑系明成化年间(1465-1487)里人吴永绥重建,历代屡有重修。主祀开漳圣王陈元光,被海内外尊为威惠祖庙。1985年元月15日被公布为云霄县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元光是海内外开漳将士后裔所尊奉的陈圣王,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县。
在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年仅13岁的陈元光就随父归德将军陈政奉诏率中原府

兵南征入闽,安定闽粤边陲,实施绥靖开发,维护唐王朝实现国家多民族统一。父病殁后,元光袭职,拓地千里,开屯建堡,使边荒安定,岭表悉平。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请准在云霄漳江之畔(今西林村)建置州治,下辖漳浦、怀恩二县,首任漳州刺史。后创办府学,兴农惠工,发展经济,使漳州遂成闽南重镇。在陈将军倡导下,随军入闽的中原58姓将士携眷落籍漳州,繁衍后代。景云二年(711年)十一月初五日,一伙乱民潜入云霄拜岳山。陈元光率轻骑抵御,遭难殉职葬于火田大峙原,诏赠豹韬卫镇军大将军。陈将军殉职后,历代帝王对其开漳功业推崇备至,屡赠封号;民众则感其恩德奉为神祗,庙祀馨香,千秋不替。“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宋代漳浦县令吕 在《谒威惠庙》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开漳祖地民众庙祀陈圣王的盛况。

    清嘉庆《云霄厅志》载:“威惠庙,祀将军陈元光,唐嗣圣间建。现庙在镇城西门外,明成化间里人吴永绥建。弘治辛亥(1491)男道初重修。捐田延僧住持,每岁上元迎神率乡人醵钱董其事。崇祯辛未(1631)裔孙仰说再修。”后又历清道光十一年(1831)重修。同治三年(1864)毁于太平军战火,光绪二年(1876)再修。庙南北长约60米,东西宽18米,占地近1500平方米,共有照壁、大埕、庙体三部分。主体建筑分前后二进,以门厅、天井、回廊、大殿等部分组成,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抬梁式石木结构,周边为夯土承重墙。台基高出天井0.4米,天井中铺条石御道,两侧呈龙虎天井,砌以人字形青砖,中辟石踏步两级直通大殿。门厅左侧开一偏门,门侧内壁嵌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开漳圣王碑记》一方,门厅左右各开侧室。庙左配“接待室”及碑廊一列。
    殿内立梭形圆金柱4根,下覆圆鼓形柱础。内外金柱间的五架梁上,分别装饰两件瓜柱上承三架梁,三架梁上装饰脊瓜柱支撑脊檩。大殿两侧前檐柱与外金柱间的穿插枋上,安置木雕狮、象、驼墩各2件支饰抱头梁。下镌“鱼乐图”、“福兽图”木雕画,金柱梁枋下精雕龙、凤雀替。内金柱下覆圆鼓形柱础,础面浮雕夔龙图案,柱联“大启漳土永奠闽民但励忠勤二字,依旧云山维新庙貌缅怀功业千秋”,系光绪丙子年(1876)云霄厅同知欧阳骏题镌。内殿神龛上端后枋梁前,悬一长方形木匾,阴刻“开漳圣王”4个楷书大字。两次间外侧的抹角方柱上,镌联“启土兴文特先考亭而布化,追封锡号何须唐史更书勋”,为道光丁未年(1847)太学生元其章题。外金柱下覆鼓形石础,上刻“八宝”图案各4帧,两柱对镌楷书“漳水云山开万世衣冠文物,馨香俎豆报千秋伟绩丰功”联句,为光绪丙子监生方均题书。二柱间横枋悬匾“功弘唐史”,为厦门大学教授叶国庆题。前檐柱方形讹角,下布栌斗形柱础,题联:“威振漳江南国兵戈化礼乐,惠流云水西门宫阙亘山河”,为道光辛卯年(1831)信生高国香、国乔捐题。天井两侧配两廊,各置一神龛。右廊为“辅胜将军”李伯瑶殿,两柱镌联“竖柳为营操胜算,断鹅平洞扫妖氛”,为太学生方捷鳌题。龛前两侧木屏雕李伯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物故事画2帧。左廊为“辅顺将军”马仁殿,柱联镌“干略克胜司马职,威灵丕著右鹰军”,为信士周凤翔立。两侧木屏配雕马元帅英勇杀敌、州民犒军的生动场景。两廊龛前各立两根方形讹角石柱,下布栌斗形柱础。二神像隔天井对向而坐。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