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风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发表评论 编读往来

[相关链接]

 

                       水 寨 大 山

水寨大山座落在东山县铜陵镇的北面,以明初在此设铜山水寨钦依把总署,故名。铜山水寨在历史上称为闽海五大水寨之一。明初,此寨由莆田、仙游籍的士兵把守,他们在此祀奉家乡的九鲤湖仙公,故此地别称九仙山、九仙顶。此山是著名的军事要地,戚继光、郑成功都曾在此屯兵设防;此山又是著名风景游览区,现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上风光绮丽,山势崔巍,榕荫蔽日,曲径萦纡,清风送爽。半山腰古榕树下有一燕泉,长年不涸。半山有几块巨石,峭立如壁,上有三处摩崖石刻。附近的几株古榕,气须垂挂,盘根错节,老态龙钟而又枝繁叶茂。沿着明代开拓的山径石磴云梯可直达山顶。云梯仅数十级石阶,穿行于岩隙之间,窄而陡峻,须援铁栏杆和藤蔓攀缘而上,登者无不气喘吁吁,故明人在半壁镌必喘二字。

山顶的天然石洞铜山石室,为东山八景之一。石室由几块岩石围成,清幽明净,内有几处摩崖石刻。立于石室前,纵目远眺,碧海涌浪,千帆竞张,长堤一线,沙滩成片,城郭村落,历历可数。古代的文人墨客在此镌人世仙境海天一色宝瑶仙峰等字句。山下耸立着九层楼高的华福酒店,新建的高楼与古老的大山交相辉映,使人感到既有历史的雄浑阔大,又有现实的蓬勃生机。

山上遗留着许多古人的摩崖石刻。明嘉靖五年(1526年)福建右参政蔡潮巡海至此,题下宦海恩波四大字镌于石上,嘉靖十五年(1536年)镇东卫指挥吴文(字朝器,抗倭有功,升为大明钦差总督),与铜山水寨官兵同立惠政碑以纪其功绩。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戚继光率师至此抗倭御患。明万历九年(1581年)戚继光派遣他所带来的浙江义乌兵450名戍守铜山,设把总一员,时称浙兵营,负责调征铜山至悬钟、诏安沿海、凤山等地的军队协力抗倭。明万历十年(1582年),戚继光再次来此巡察海防。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水师提督施德政挥师渡海至澎湖征倭,奏凯以回,于此山设宴庆功。席间写下文词瑰丽、气势豪壮的《横海歌》镌于石壁上,歌辞长达300余字,反映平倭的赫赫战绩,充满英雄气概,读之令人神旺。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水师提督程朝京同参戎因督师三临此山,留下铜山石室四大字,并镌《视师三度驻铜山》三首律诗于石室壁间。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春,镇宁知州昆明段伯偕部属周光甫视师山上,镌和韵律诗二首于壁间。明代崇祯年间,东阁大学土林文穆(林)在壁间题《游九仙岩》诗一首曰:洞门六六锁烟霞,碧水丹山第一家。深夜寒泉流出月。晓天清露滴松花。明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作《铜山石室记》,记述此山壁立南向,下俯十仞,虽井泉未回,洞壑简鲜,亦灵宰所直,宿真人之游邸也。十仞之下,旧环诸刹,钟磬余铿、浮于木末。左裂石窦,飞泉下滴,夏冬不枯……文中之言:此山可与天竺、虎邱媲美。

山上尚有郑成功水操台。南明永历年间,郑成功曾把铜山作为屯兵,募兵,练兵,造船的军事基地。1982年在铜山石室内发现一块《仙峤记言》石碑,高171厘米,宽69厘米,碑文记载南明永历六年(1652年)郑成功部将洪旭、张进、甘辉等四十三人捐银修建观音堂之事。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时,铜山有500余名青壮年随师赴台,为收复和开发台湾作出贡献。其后,这个水操台成为海峡两岸船只入港的航标和东山县的标志。山下的大澳湾畔,至今尚存有一口万军井,这是当年为供应郑成功水师饮用水而开凿的。山对面的龙潭山上有郑成功营房,其上有龙潭石洞,洞口镌云坞二字,传说郑成功曾居于洞中。                                        (资料来源:漳州今古网 作者:谢保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