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风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发表评论 编读往来

[相关链接]

 

 

 

 

                       印 石 山

    从漳浦县城关环城路南行转东再顺漳浦至厦门公路行约半里,就到了印石山。因峰巅一块方形犹如大印的巨岩横镇其上而得名。大印石西畔有一个六角形六柱亭子,亭中有桌,此亭因山得名,称印石亭。
   
旧《漳浦县志》载:此亭始建于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为漳浦县令傅希龙所建,后废圮。1936年湖西华侨蓝秋金捐资重建。小憩印石亭,时闻风生冈壑,松涛吟啸,这是漳浦十景之一——“印石松风。在亭上环视,印石山如舒翼之飞凤,而大印石恰如凤凰头上的冠冕。古人有诗云:碧璋平高玉印横,松风十里响铮。有时一枕惊残梦,疑是洪涛半夜生。
   
印石西面的石壁上摩崖镌吕令峰傅公河六个大字。吕令指的是宋代任漳浦县令的进士、晋江人吕。他在任内留心治教,劝课农桑,关心人民疾苦。传说东门兜铁匠陈家苏之子为虎所食。吕大怒,在城外岭上掘一陷井,旁立榜书:暴吾民者入吾井。虎果投于其中。后人感念他的爱民之心,称此岭为虎坑岭,称印石山主峰为吕令峰。傅公指的是宋代仙游人进士傅希龙,他在漳浦县令的任期内振兴文教,修缮城郭,兴修水利,在城西南凿河,引鹿溪之水灌溉良田,后人称此河为傅公河。
   
在印石山东面石壁的上半部,镌有忠孝廉节四个大字,这四字分别指的是漳浦历史上的四个名人:黄道周的忠,高东溪的孝,张若定的廉以及年轻寡居、培养出一门三进士的陈氏的节。石壁下半部镌有中山林三个大字,这是民间23年(1934),漳州专员兼漳浦县长朱熙为纪念辛亥革命23周年和孙中山先生逝世5周年,与各界人士上印石山植树造林后留下的题刻。如今这里绿树成林,花果满山。但是观赏不忘种树人,印石山正象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娓娓地诉说着历代正人直士、流风善政的故事,激励人们发扬历史优良传统,去建设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印石亭东侧30余步远有一卧地巨石,石背上印着一个大葫芦和一个1尺多长、5寸多宽的足印,这就是仙葫芦与仙脚印。

山下有革命烈士陵园。进门迎面是一座高10余米的革命烈土纪念碑耸立在高坡上。碑下长眠着为闽南和漳浦人民的解放而牺牲的革命烈士王占春、冯翼飞、张长水、吴忠坚、张太西、何兴等人的忠骸。

                                                 (资料来源:漳州掌故大全  作者:叶谋群)

上一页 下一页 专栏】【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