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陈化成墓

《壶天录·陈化成》

 

 陈化成

陈化成(1776——1842) 字业章,号莲峰,同安丙州人。鸦片战争时期守卫吴淞英勇抗英的著名将领。清乾隆四十一年三月十二日(1776429日)出生于金门,家道贫寒,曾寄身土地庙,捕鱼为生。自幼熟习水性,精武艺,尚气节,智勇过人。22加入清军水师,随福建水师提督李长庆海上征战,累立战功,擢升为军官。历任铜山守备,烽火参将、,澎湖副将,碣石、金门、台湾总兵。道光十年,升任福建水师提督,驻荷厦门长达10年。驭军有纪律,约己尤严,时称“廉将”。他巡阅台湾时,随行将卒虽众,但对各地文武所供应“馈送”一无所受,当时人称赞“所过如未尝有兵者”。
    道光十二年(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阿美士德”号到厦门进行间谍活动,陈化成召见该舰胡夏米等人,并命令水师严加监视,驱逐出港。后来,英舰闯入闽、浙各洋,侵扰我国东南沿海,陈化成督率水师,认真巡逻,严行堵截。道光十三年(1833年),陈化成率领水师搜查金门、厦门一带的鸦片走私巢穴,四面兜擒,人船俱获,并对附近陈头等八乡,按户清查,窝巢尽毁。道光十五年(1835年)英舰到闽挑衅,被陈化成驱逐。道光十七年(1837年),英舰进窥闽安五虎洋面,闽安副将周廷祥出面制止,英领事借口接回居漳浦的英国“难民”,换坐小船,入口投书,陈化成不予接见,并派人转谕:海面“难民”,应照例翻译说明情况,由我国护送到广州回国,现“难民”未供系英国人,而且,英领事禀文亦未将“难民”姓名指出,难于凭信。即令水师将小船押至大船,驱出领海,维护了我国外交尊严。
   
道光二十年,陈化成调任江南提督,驻防吴淞。江苏巡抚梁章他特意为他安排住在上海城内公馆,他却一口谢绝,只在吴淞口西炮台边上安个帐幕住下,以便指挥战备。梁章钜钦敬万分,专为他赶制了一副新帐房。但陈化成还是谢绝了,因为士兵都住在破旧帐房,自己怎能独住新的。这更使梁巡抚惊敬不已,立刻答应为吴淞营军士全部换上新的帐房。
   
还有一次,有个农民挑着粪桶从提督帐房前经过,臭味四溢,帐前守卫厉声呵斥。陈化成闻声走出帐外,制止卫兵:“种田人辛苦挑粪,为种粮供给大家,让他经过,不要阻止!”
   
他平时生活异常简朴。身为提督,每当肩舆出入,往往自备薪水,不用仪仗。这年秋天,一天夜间飓风大作,暴雨倾注,潮水溢过塘面,部将纷纷劝他移帐。他说:“大帐一移,三军掠扰,且我就高燥,而士卒湫溢,于心何安?”一直坚持到潮退。当时,江苏巡抚裕谦署两江总督,驻在宝山,他派人驰马专程探望陈化成可曾移帐。听到马蹄声,陈化成从容地从帐中走出来,使来人很受感动。冬天,大雪压帐,刺骨严寒,彻夜难眠,陈化成却时常摇驾小舟,迎着风浪往来海滨巡查;或踏雪行营,问寒问暖,见士卒衣着单薄,便赶制棉衣发给他们。他体恤士卒如家人,士卒皆称他“陈老佛”。后来,牛鉴任两江总督,得知陈化成忠勇粗食,“疑其囊涩”,便令军需处每十日送给他二百五十两白银。陈化成坚辞不受。他的生日,某些营弁特制金字旗,送来祝寿,也被他拒绝,立命撕裂。他为官廉洁,军纪严明,生活朴俭,受到吴淞一带人民的称赞:“官兵都吸民膏髓,陈公但饮吴淞水”。陈化成深得士卒心,连侵略者也畏其威名,有所谓:“不怕江南百万兵,只怕江南陈化成。”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八月,定海再次沦陷,镇海相继失守,裕谦投池殉国。陈化成悲痛欲绝,誓死保卫吴淞要塞。他对部将说:“武臣卫国,死于疆场,幸也,尔等勉之。”
    当时,陈化成亲率苏松镇总兵周世荣部一千三百人防守西炮台;署理川沙营参将崔吉瑞带兵一千多人,防守东炮台;两江总督牛鉴带兵二千余人防守宝山县城;徐州总兵王志元带兵七百人,驻守宝山县城西北的小沙背。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英舰二十七艘,陆续结集在长江口外的鸡骨礁附近,并闯入吴淞口内测量水道。五月初一日,英舰三艘,排列木头人于舰两侧,绕过小沙背,直向西炮台,妄图试探陈化成炮兵火力,陈化成严令静守不发炮,英军阴谋未能得逞。初五日,英舰结集益多,炮声震天,往返拦击商船。初六日,其部下苏松镇总兵周世荣得英军水牌浮战书,请陈化成缓师期。陈化成掷书塘外,出口号,诫备战。初七日,牛鉴亲自到陈化成帐前,以“贼锋难犯”为词,“议迎犒缓师”,陈化成坚决拒绝,并理直气壮地对他说:“某经历行阵,四十余年,今见贼异议,是畏敌也。且某奉命剿贼,有进无退!”当即“严饬各营将士整器械,具战艇,身带干粮,以备御敌”。
    初八日清晨六时,英舰分批驶入沿江,向吴淞进犯。未等敌舰全部泊定,陈化成亲自指挥西炮台最早开炮,第一发炮弹击中英军第二号战舰“布朗底”号,打死一名军官和几名水手,另一发炮弹,把轮船“弗莱克森”号的一名测量手两腿打断。双方激烈炮战两个半小时,陈化成部下的士气非常旺盛,他们的“火力不但猛烈,而且也很准确”,英军旗舰“皋华丽”号被击中多次,后樯被击中三炮;“布朗底”号被击中十四次,“西索斯梯斯”号被击中十一次,其他舰只亦被击中多次,连侵略军也不得不承认:“自与中国军队作战以来,中国人的炮火以这次为最厉害。”
    炮战自天明至日中,陈化成一直出帐挥旗发炮,与侵略军对击。但守小沙背的王志元“按兵不动”;守东炮台的崔吉瑞则作“壁上观,不发炮”。而牛鉴见炮战获胜,率兵教场观战,英舰击毁教场将台,牛鉴十分惊恐,急檄陈化成退兵,被陈化成拒绝,自己便混在士兵中溃逃太仓。英军看到这个情况,决定以海军陆战队在运河内登陆,全力包抄西炮台;英舰炮火,亦并力向西炮台阵地轰击。周世荣贪生怕死,劝陈化成撤兵,陈化成拔剑怒斥:“庸奴,误识汝!”周世荣逃走后,陈化成带领亲兵数十人,坚定守卫孤立无援的西炮台阵地。他驰塘督战,炮兵缺处,则亲点火药,连开数十门。炮震手伤,血流至胫,还坚持指挥抬枪队、鸟枪队,向登岸侵略军射击。英军巨炮冲陷“土牛”,炮伤其足,他仍手执红旗,指挥塘上,施放大炮,屹然不动。登陆英军大队拥至,陈化成身中洋枪七弹不能支。当时在塘仅有三人,陈化成对武进士刘国标说:“我不能复生,汝急免我首,掷体沟中”,一恸而绝。陈化成就这样英勇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与阵地共存亡,
时年56。同时牺牲的,有提标中营守备韦印福等官兵八十余人。这次吴淞要塞保卫战,共击毁敌舰八艘,歼灭侵略军六百余人。
   
十天后,嘉定县令陈庭璜从芦苇中找到化成尸体,据说“逾十日而公面目如生,怒视不瞑”,后来收在嘉定关帝庙。殡葬时,数万人罢市哭奠,杀牛以祭,绅耆、士庶、妇女,以至挑夫、贩运,莫不奔走哭送,并设香案于路,人人痛哭失声。道光帝下诏在其故乡厦门和死难地立祠,赐谥“忠愍”,从此人们尊称陈化成为“陈忠愍公”。厦门及上海市宝山县、上海县、华亭县皆立陈公祠,同安马巷“四公祠”亦把陈化成奉祀其中。上海人民更把他尊为上海的城隍爷。吴淞人民还画了两张他的遗像,一赠其子孙,一留吴淞纪念。清人《亦园胜犊》中记:“公祠在上海城内,愫象高与人等。遇四月生日,士民报赛者,项趾相望。闻之庙祝,谓夜深人静时,时闻靴声出入;八庙瞻礼者皆肃然祗敬,毋敢玩忽。盖沪为公成仁取义之地,宜其忠魂毅魄历久如在也。”时人有凭吊诗云:“报国捐躯日,遥天黯将星,山河留壮气,风雨泣阴灵;泪洒三军血,名流万载馨,茫茫烟水阔,凭吊问沧溟。”

1843920日,陈化成长子陈廷芳护送其灵柩回厦门,安葬于金榜山麓(今金榜公园内),沿途士民夹道祭奠。如今,陈化成墓连同在今公园西路15号后边的厦门“陈公祠”,已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429陈化成生日和616日为国捐躯日,都有许多海内外人士及青少年前来瞻仰凭吊。虽然未焚香烛,也不烧纸钱,却已成为厦门民间新俗,于鹭岛民风民气,影响未可估量。
    “父老龙钟仰天哭,何时还我旧长城”,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民族英雄陈化成的无限敬仰,对英国侵略者的无比憎恨!
                    (资料来源:综合林沙编著《话说厦门》及网络相关资料整理)

上一页 下一页  【专题】【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