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郑成功纪念馆

晃 岩 玉 垒

    日光岩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
  日光岩游览区由日光岩和琴园两个部分组成。日光岩耸峙于鼓浪屿中部偏南,是由两块巨石一竖一横相倚而立,成为龙头山的顶峰,海拔92.7米,为鼓浪屿最高峰。
  站在日光岩山门处,看到一块高40多米的巨岩,凌空而立,在那巨岩峭壁上,有1915年许世英题刻的"天风海涛"四字横书;其下还有两行大字题刻,右侧为"鼓浪洞
",左侧为"

第一",前者系明万历元年(1573)江苏丹阳人丁一中所书,这是日光岩最早的题刻。后者是清道光年间福建长乐人林鍼所写,两者靠近,字迹相当,林署名特别大,游人常误为二者皆是林所题,其实后者比前者晚刻二百多年。上述三大崖刻,可说是

对日光岩的风光作了形象性的概括,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日光岩的第一景。

    进入山门,便是日光岩寺,重修于明万历年间,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日光岩寺是一块巨岩覆盖的山洞,称"一片瓦",因每天凌晨,朝阳从厦门五老峰冉冉升起,该寺首先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因而得名,后来日光寺又改名为"莲花庵"。这是明正德年间建尼姑庵而更名的。
  从莲花庵向上前进,有"九夏生寒""鹭江龙窟"两处题刻皆在石巷旁,石巷乃两块森然壁立的高大岩石夹峙而成。因高大丛树遮荫,长年累月阴湿,夏天凉风习习,令人顿生几分
凉意。

    龙头山寨。从石巷上进,便是龙头山寨。这是郑成功在此山上屯兵时遗留下来的寨门,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题诗一首:叱咤天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觥觥不可淘。寨门右侧有宛在亭宛在亭下有一巨石,上端平坦,高15米,宽6米,坐南朝北,与厦门隔江相望。巨石下方刻有闽海雄风”四字,苍劲有力,右上方有郑延平水操台故址字样;另一石刻郑成功五绝诗一首:礼乐依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开寿域,东海

酿流霞。这是郑成功手书行草,后人于1918年拓印刻上的。

    在“闽海雄风”附近,还有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题刻“脚力尽时山更好”七个大字,笔法俊逸潇洒,自成一格,意在鼓励游人奋力攀登,更上一层楼,风光在顶峰。
    古避暑洞。从寨门拾级而上,有两块巨岩相互倾斜而成""字形洞穴,称"古避暑洞",洞宽五丈见方,两端洞口相通,洞顶上方有清代台湾诗人施士洁的隶书"古避暑洞"石刻。夏天,洞内清风徐来,凉风袭人,委实为游客逗留片刻的好地方。
洞左边的岩顶,有一个“仙人”洗脚的石盆,长年累月积水,近旁还有“仙人”的“脚印”,其实乃海蚀地貌的一种。

    日光岩顶。《日光岩铭》曰:“日光岩,石磊磊,环海梯天成玉垒,上有浩浩之天风,下有泱泱之大海……”。现在我们攀上天梯,跨过天桥,来到日光岩顶,岩顶平台不大,四周环绕栏杆,就象一只升入天空的"吊篮"。游人登临,看云天近在咫尺,凭栏放眼,纵目远眺,厦门岛外大担、二担……诸岛尽收眼帘。俯视摩天大厦,如在脚下,仰观辽阔天空,苍穹浩渺;环顾碧波万顷,海轮航行其中,破浪而去;气势之雄伟,令人心潮激荡,故游人来到日光岩,必登岩顶而后快。

上一页 下一页景区】【专栏】【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