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nfeng.net

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厦门青年战地服务团”诞生地

厦门第二中学,前身是英国基督教会办的英华书院,20世纪30年代改名为英华中学。在革命浪潮冲击下,进步思潮在校园掀起阵阵波涛,不断涌现出革命志士。其中有辛亥革命时期追随孙中山,并成为他得力助手的杨衢云;有抗日战争初期奔赴延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的黄登保。

1938510日,日军进犯登陆厦门当天晚上,遵照中共厦门工委紧急通知,市抗敌后援会宣传工作团、慰劳工作团、文化救亡协会、鼓浪屿青年抗日服务团、厦门诗歌会和厦门儿童救亡剧团,总共108人,齐集英华中学礼堂,宣布成立“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简称“厦青团”)。在共产党员施青龙(施大德)和谢亿仁(谢怀丹,女)正副团长带领下,奔赴漳州等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英华中学作为“厦青团”诞生地,光照史册。

抗战胜利后,英华中学复校。校长许扬三是位较开明的人士,一批思想进步的教师,包括一些共产党员应聘进入校园,校园进步气氛较浓。中共闽浙赣城工部组织、中共闽中组织、中共闽西南组织先后在英华中学吸收一批进步师生入党。地下当领导和组织师生参加全市性反独裁、要民主的斗争,进一步鼓舞了师生斗志。

    “百万雄师过大江”后,英华中学成了支援解放战争的重要基地之一,党员师生和进步学生,纷纷奔赴游击区参加武装斗争。高涨的革命浪潮,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惧。当年厦门警备区司令毛森,加强对学生运动的血腥镇压。年方19岁的英华中学学生党员蔡经华不幸被捕惨遭杀害,为厦门解放事业献出了年青的生命。

                                                       (资料来源:林沙编著《厦门环岛路逸闻》)

专题】【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