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艺术风貌 民居风格 方言俚语 发表评论 编读往来

[相关链接]

 

 

       

                   陈林望族的两岸情缘(续)

抗战胜利  返台定居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林尔嘉主张坚决抵御日寇的侵略,而且满怀抗战必胜的信念。日军于同年10月26日占领金门,厦门告急。尔嘉不愿臣服日寇,便带着家眷旅居香港。

1938年5月,日本侵犯厦门,以军舰重炮及飞机轮流轰炸,百姓流离失所。陈家宗亲几十人逃往鼓浪屿,林家敞开大门,腾出地方安排住宿,尽心尽力热情款待陈氏亲人,亲情浓浓。历时一个半月。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尔嘉及其儿子崇智、鼎礼、履信、志宽隐居上海,在那动乱的岁月里,仍然不忘关心在上海东吴大学读书的陈氏曾孙裕宽,教诲努力攻读法律,成为国家有用之材。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嗣而台湾光复;尔嘉高兴地写了感赋四绝,并有序云:“乙未割台湾,携眷归原籍龙溪,五十有余年矣。乙酉台湾收复,余旅沪辄思回台……”即带着眷属返回台湾,安度晚年。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海峡两岸处于敌对状态,厦门与台湾之间关系紧张,乡音隔绝。而陈林两家亲情仍然长存与发展,陈家寓居台湾的绮琴、国梁、光波等宗亲,仍继续同板桥林家保持密切联系与往来。据绮琴称:“尔嘉仍不忘咱们陈家亲人,1946年金秋,带着四姨太兰谷、五姨太兰冠来到我寒舍,关心询问生活情况,感激至极。”往后,彼此素常往来,亲情更为深切。

1951年11月间,尔嘉同几位好友到台湾谢家赏菊受寒,喘哮不止而仙逝,享年77岁。在台湾的国梁、绮琴夫君万然前往林家吊唁叩拜。厦门陈家宗亲闻悉噩耗无不悲痛万分,金钟、瑞生、国荣、亮奎、光挑、光庆、光谦、光志、裕智及其家属等几十位宗亲到鼓浪屿“林氏府”举行林尔嘉追悼会吊唁志哀,尔嘉一生关爱陈家、扶持陈家,陈氏宗亲永远铭记!

饮水思源  爱国爱乡

1980年改革开放以来,厦门与台湾之间的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与发展,台湾陈、林两大家族更是如此。林尔嘉之嫡孙林梁、林朴、林桥、慰祯及其家眷,曾先后多次回厦门鼓浪屿寻视祖居,探望亲朋好友。旅居加拿大的林慰祯教授,应厦门大学邀请,专门作学术演讲,进行学术交流,颇受欢迎称赞。同时还重修尔嘉祖业“八卦楼”,如今华彩依旧,幽雅如初。

林朴教授返厦重游寂庄花园,怀念祖父尔嘉建造这座花园,重新题写“真率亭”匾额,悬挂于花园西侧的一座凉亭顶端,永作纪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林梁夫妇为角美过井村修建了一条宽敞的水泥路、建设一座小型抽水机站,解决了村民饮水问题和交通问题,广大村民非常感激,于林氏义庄祖居内立下“碑记”,永久纪念。

在龙海的陈黎青,则协助重修林家祖居角美白石堡林氏义庄——“永泽堂”祖居,1985年被龙海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帮助重新修筑林维源之坟墓,刻制翁仲、石马、石碑等。

2001年金秋,因市府大道工程建设的需要,经历沧桑三百余年溪岸陈家(陈胜元故居)也被迁移重建。此事引起了台北板桥林家的关注。九旬高龄的林红芙(尔嘉之五女)念念不忘地说:今日要是能够回厦门溪岸陈家再看一看,探望亲人那多好啊!2002年孟秋,为祝贺溪岸陈胜元故居的重建,她敬题“饮水思源”匾额。这一成语被林家所用,非比寻常,而是具有爱国爱乡深远意义的典故。

其先祖林平侯生五子,分为五房,长子国栋,房号“饮记”,次子国仁,号“水记”,三子国华,号“本记”,四子国英,号“思记”,五子国芳,号“源记”,将五个儿子的房号串联起来就是“饮水本思源”。尔嘉之嫡孙林朴亲笔敬题“缅怀元德”,高度概括林陈两家亲情源远流长。

2003年春节,陈家古稀老人光从打电话向台湾的红芙表姑拜年时,红芙表姑声音洪亮亲切地说:“记得少年时,我阿爷(父亲尔嘉)常带我回溪岸陈家。现在我还记得石榴奶奶、晓孙六叔(六舍)、亮奎等亲人。请代向陈家亲人拜年,祝大家幸福快乐,让陈林两岸亲情代代相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