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瀑布联诗留佳话

传说浴龙池对面原有悬崖飞瀑,飞瀑注入深青溪。如今因截溪为湖,飞瀑原景已不复见。

唐宣宗李忱避难天竺山时,曾与高僧黄蘖(音nie)禅师观瀑吟和,留下一段有趣的诗话——

当日帝僧二人同行游山观瀑,黄蘖曰:“我咏此得一联,而下韵不接”。宣宗曰:“当为续成之”。 于是禅师吟曰:“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李忱遂续后两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如此,帝僧二人联手“合作”了一首七绝,这首诗看似写景咏瀑,实际上寓意深刻。黄蘖明写瀑布流溅之景,暗喻李忱万里避难一路艰辛,而身份实为天潢贵胄。李忱的续诗也巧妙借写瀑布终归大海之势,表达自己不甘蛰伏,终将大展宏图之志。

这首诗实有确凿出处,已收入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唐诗鉴赏辞典》第1107页。该辞书并引用了古籍《庚溪诗话》作注:“唐宣宗微时,以武帝(指唐武宗李炎)忌之,遁迹为僧。一日游方,遇黄蘖禅师同行,因观瀑布。黄蘖曰:‘我咏此得一联,而下韵不接’。宣宗曰:‘当为续成之’(以下即吟和诗句,见前从略)。其后宣宗竟践位,志先见于此诗矣”。

虽然该书复引另一古籍《佛祖统纪》推测联诗者:“应为香月闲禅师。因宣宗上庐山时黄蘖禅师在海昌(海沧),不可能联句……”。

我们今天把它当成天竺山故事来讲,一方面是学术上毕竟两说并存,可选其一;另一方面我们今天说的是故事,并不是做学术探讨。

即使从学术上讲,发生在天竺山可能性好像还是要大一点。因为从上面所引古籍中的部分文句看,如“宣宗微时”、“遁迹为僧”等似乎写的就是李忱在天竺山的经历,而李忱在庐山是否“为僧”却不得而知;另外,明朝泉州同知(知府)丁一中后来也到过天竺山悬崖流瀑处,并留下这样的诗句:“观瀑尚留旧诗句,洗澡犹见浴龙湾”,也是历史之见证。

太平天国众将中最有文采的南王冯云山也曾写过一首瀑布诗:“穿山透石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基本上是沿用了这首唐诗。可见这首诗的画境诗意还是相当感人,流传也广。

有关专家建议,天竺山森林公园可选择合适的地方把这首诗做成摩崖石刻,以增加天竺山的人文底蕴。

                                                                (资料来源:厦门日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