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摩尼教在泉州的传播

晋江寺庙

摩尼教,旧译明教明尊教末尼教牟尼教。伊朗古代宗教之一。公元3世纪由摩尼创立。在琐罗亚斯德教二元论的基础上,吸收了基督教、佛教、诺斯替教等思想材料而形成了自已的独特信仰。以二宗(即崇尚光明,反对黑暗)三际(即初际、中际和后际,意为过去、现在和未来)论为根本教义。最高的神是四位一体(察宛、光明、威力、智慧)。315世纪在亚、非、欧很多地区流行。约67世纪传入中国新疆地区。武则天延载元年(694)有波斯摩尼教高僧拂多诞来长安,始在汉族地区传播。唐代宗于大历三年(768年)应回鹘之请下令在长安建摩尼教大云光明寺,又在长江流域荆、洪、扬、越各州及河南府,太原府等地立寺。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灭佛时,摩尼教也遭严重打击,转而成为秘密教和农民起义的组织工具。摩尼教唐代依附佛教,宋代依附道教。南宋王朝对摩尼教防范甚严,称之为吃菜事魔魔教。元王朝对各种宗教采取优容的态度,明王朝建立后,规定妄称弥勒佛、白莲教、明尊教、白云宗会等,为首者绞(《唐明律合编》),明令禁止摩尼教活动。
  摩尼教传入泉州在唐代。明代何乔远《闽·方域志》记载:唐会昌年间,有一位摩尼教僧侣——呼禄法师避难入闽。先到福清,又到福州传教,秘密收徒,之后,来到泉州秘密传教。死后,埋葬在泉州城北清源山下。五代时,摩尼教继续在泉州活动,清源都将徐铉写的《稽神录》里记载了一个摩尼教在泉州活动的故事。宋代,摩尼教时称明教,在福建十分流行,陆游《老学庵笔记》云:闽中有习左道者,谓之明教,亦有明教经甚多,刻板摹印,妄取《道藏》中校定官衔赘其后。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浙江温州洪水泛滥,溺死数万人,朝延敕令徙福民实其郡,许多泉州人迁往温州,也传去明教,温州的明教十分盛行。南宋王朝对摩尼教持反对态度。嘉定十四年(1221年),泉州知府真德秀《再守泉州劝农文》力劝乡闾后生子弟,各为善人,各修本业,……莫习魔教,莫信邪师。元代,摩尼教可以公开活动。泉州是管领江南诸路明教的所在地。本世纪40年代,吴文良在泉州涂门外津头埔村发现一方墓碑,碑面右边竖刻两行叙利亚字母拼写的突厥语,左边竖刻两行汉字是:管领江南诸路明教、秦教等,也里可温、马里、失里门、阿必思古八、马里哈昔牙。皇庆二年(1313年)岁在癸丑八月十五日,帖迷答、扫马等泣血谨志。据翻译,也里可温、马里、失里门、阿必思古八、马里哈昔牙意思是这是僧侣先生教区的教长失里门先生的坟墓。也就是说,管理江南诸路明教、秦教的僧官驻扎在泉州,明教在泉州颇为兴盛。1979年,草庵前20米处,因建筑发掘出土一只黑釉瓷碗和60多件残碗片。碗口直径18.5厘米、高6.5厘米,碗内刻有明教会三字。黑釉瓷碗系泉州晋江磁灶、泉州东门碗窑等处元代时的产品。证明元代泉州摩尼教依然可以公开活动。

弘一法师写于民国27年(1938年)的《重兴草庵碑记》云:“草庵肇兴,盖在宋代。逮及明初,轮奂尽美。有龙泉岩其地幽胜。尔时十八硕儒读书在其间,后悉登进,位踏贵显。殿供石佛,昔为岩壁,常现金容,因依其形,创造石像。余题句云:‘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现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盖其事也。” 弘一的碑记述说了草庵的一段历史,但说草庵肇兴,盖在宋代,未知有何根据。又说草庵雕像是文殊菩萨的现形像,摩尼像已被当作佛教的雕像了。

                                                               (资料来源:泉州文化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