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龙 山 寺(续一)

晋江寺庙 

    金刚殿后庭院有个亭榭,叫“天坛”,是供善男信女礼拜梵香的地方,又称“拜亭”。天坛式样奇特,风格奇丽。它共有四根白石方柱,托架着绛红色的琉璃瓦砌成的屋顶。飞檐翘角,龙翔风舞。四个翘角翼部都饰有小陪事各一,雕镂精细,玲珑剔透。天坛石柱上刻联文:“龙势起罗裳特开宝宇,山峰屏紫帽水护琳宫”。坛上方悬挂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1983年来龙山寺参观时题写的“龙山寺’匾额。

    穿过天坛,走上石阶便是居寺中心的正殿——圆通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通高11.3米,面积493平方米。朱檐红墙,飞檐重叠。宽宏高大的屋顶,交错重叠的斗拱承托梁枋,形成下小上大的托座,状如莲花盛开,古朴华贵,肃穆庄严,飘逸着唐代建筑风韵。屋脊正中雕一座五层小宝塔,一对瓷雕龙朝向宝塔,取双龙护塔,镇邪摄吉之意。大殿三大门并列,正中门上端悬挂“圆通宝殿”的鎏金匾额。殿前拱上,各种图案浮雕素雅大方富有立体感。殿堂高梁大柱,彩绘斗拱,富丽堂皇。更令人赞叹不已的是

殿前的那对蟠龙石柱。只见两根青草石柱,蟠盘着一对脚跃的飞龙,左右相峙而立。这对行龙俯身蟠盘而下,昂首翻腾而上,状若腾云,神彩飞扬,栩栩如生。一对鳞甲相间的龙爪,聚神合抱,分别捧着一鼓一磐,这鼓和磬却能鼓传鼓声,磐显磐音。古代劳动人民能在这青草石上如此造形传声,出神入化,巧夺天工,引人入胜,不愧为闽南侨乡独特的石雕杰作。

大殿第一支楹梁底下钉着—长木条,上而写着,“大唐贞观十三年鲁国公程知节捐奉壹仟督修”。传说唐朝贞观年间,程咬金奉命率军进闽抵敌,于永宁、深沪沿海一带作前沿,军部设在安海。由于军民合力,捷报频传,程国公感恩于龙山寺佛祖相助,故而捐费重修寺宇。

殿内上方高悬明代大书法家、邑人张瑞图题写的额匾“通身手眼”,正中龛台内供奉着木雕千手千眼观音。佛像通高4.2米,宽2.5米。身披莲服,头戴花冠,冠正中雕一坐佛,周雕众多小佛迭作帽状。眉清目秀,耳大嘴小,面丰头圆,显得庄严慈祥。额中雕一眼,竖于两眉之中。两主手带镯,垂弯合十于胸前。旁生1008手,掌中均雕一慧眼,手上分别掌着法器、钟、鼓,书卷、珠宝、花果、乐器等多种物品、姿势各异,形态不一。两足微露,跣足立于石雕莲台之上。整座佛像取自千年樟树的躯干,雕刻层次清晰,结构匀称。在统一中寓有变化,在变化中又烘托了主体,显得生动自然,华丽精美。是古代木雕艺术中难得的艺术瑰宝。

“千手千眼观音”佛像莲花座下,有一口鲜为人知的甘露井。据传即东汉时高僧—粒沙发现长有樟树的古井,截下樟木雕成千手千眼观音和法鼓后,将井面用石板上盖,作为佛像底座。

    后殿即大雄宝殿,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堂龛内正中供奉着丈余金身的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千手千眼观音、八角透雕盘龙柱和千年鼓钟,合称龙山寺“三绝”。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