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新加坡天福宫

澳门天后宫

澎湖天后宫

         泉州华侨与妈祖信仰

【神缘祖庙】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姓林名默,福建省莆田湄洲屿人。据传,林默生前善操巫术,能知人祸福,涉水救人。她去世之后,湄洲屿乡亲们于宋元元年(1086)建造了第一座供奉林默的祠庙,祈求她继续庇佑他们海上的安全,揭开了对妈祖信仰的序幕。宋庆元二年(1196),泉州城南就建筑了顺济庙(即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天后宫的前身),供奉妈祖。这是继湄洲祖庙后最早的妈祖庙之一。此后,妈祖信仰就在泉州地区广泛传播,蔚成风气。

  唐代,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泉州港逐渐兴起,特别是宋、元时代,泉州港的海外交通贸易非常发达,是世界最大的贸易港之一,因而泉州前往海外贸易的商人及出国华侨日渐增多。目前已知姓名者即有:李淳安、李公蕴、陈日、王元胜、苏光国及王元等人。早期出洋国外,要跨越风浪险恶的汪洋大海,在其时航海技术落后、航运设备简陋的年代,只能求海上保护神——妈祖及其他神明庇佑。因此,这些海外贸易商人和出国华侨便把妈祖信仰传播到海外。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明太祖敕赐闽人三十六姓赴琉球定居。三十六姓闽人中,泉州人占了相当部分,如南安蔡氏、晋江李氏、翁氏等。这三十六姓闽人把妈祖神像供奉在船舶中,从泉州港出发,渡过台湾海峡,经鸡笼山、花瓶屿、钓鱼岛、黄尾屿、姑米岛,到达琉球首府那霸,并在久米村聚居。后来,他们就在那霸和久米村建造了上、下两座天妃宫,奉祀妈祖。建成之后,琉球当地官方规定:自贡船开船之日起至第七日,上至大夫下至年轻秀才,都必须参拜两天妃宫……自第七日至贡船回归本国为止,每日大夫以下的年轻秀士与乡官们都要轮流诣庙参拜。”1628年,旅居日本长崎的漳泉帮船主倡议集资,在分紫山创建福济寺(俗称泉州寺漳州寺)。该寺的青莲堂正中主祀妈祖,旁祀关帝和观音。

  安海港乃泉州港附属港。明代海禁时,泉州港衰落,但安海港却作为一个海外民间贸易港口而继续存在。安海人以浮海为生多祀天妃女神。不少因商务关系而定居海外的华侨,必定也会把妈祖信仰传播到侨居地。明万历年间(1573—1620)马尼拉即有数百名安海华侨,以后前往者就多了。马尼保安宫等庙宇均祀妈祖,安海华侨必定也在其中起了一定作用。1992年,祖籍安海的华侨华人集资重修安海天妃宫,并把它易名为朝天宫。可见妈祖信仰目前还在安海华侨华人中持续。

  1821年,石狮祥芝村的帆船首次由厦门直接航抵新加坡,开中国与新加坡航运业之先河。船员们即在直落亚逸原来奉祀妈祖的地方建起一座小庙,供奉妈祖。1839年,华侨开始从泉州运去建筑材料,兴建大庙。1841年竣工时,又从湄洲运去妈祖神像。这就是目前东南亚规模最大、声誉最隆的妈祖庙——新加坡天福宫。现在该庙已经被新加坡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古迹之一,加以精心保护。1877年,马来西亚永春华侨在马六甲永春会馆中建造了天上圣母殿,供奉妈祖。

  据《诸番志》载,早在宋代,泉州即与海外58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贸易关系。其范围东起菲律宾群岛,西抵非洲东岸,北至日本和朝鲜,包括整个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区域。现在,这些地区都有妈祖信仰的影响,其中必定也有泉州海外贸易商人和华侨的功劳。

  目前,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妈祖庙不仅是华侨华人祈求膜拜、寻求心灵慰藉的场所,而且也是他们寄托对祖籍国思念的象征。同时,由于妈祖信仰是随着华侨出国而传播到海外的,因而它们也成了华侨参与拓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

                                                      (资料来源:泉州晚报网 作者:李天锡)

上一页 下一页专题】【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