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河南固始郑成功墓

    20世纪70年代,河南固始汪棚乡邓庙村一个叫“莽牛地”的地方,在农业学大寨时挖出了“郑成功墓”。

  据说,过去这个坟墓很气派,占地60多平方米,六七尺高。坟墓还有神道,石人、石马等则分立两旁。代代相传的说法,这是老郑家的祖坟,埋葬的是个反朝人物。每年,郑氏后人都得来上坟。

  1970年正月初一,固始县下发通知,要求各乡镇平整坟地,扩大增种面积。邓庙大队就选了这个古墓。开挖中发现,最外层是一层用石灰、糯米和瓷粉混合在一起建造的石灰壳,20多厘米厚,非常坚硬。

  外层用炸药炸开后,第二层是青石板。四四方方的石板镶在坟墓上,中间的缝隙连接得很细致,每块石板都有10多厘米厚。第三层是用1米多长、15厘米宽、15厘米厚的木板铺就的木板层,再下去才见到棺材。棺材由红木做成,棺材两边各有一对与棺材差不多齐高的木制龙虎牌。

  棺中的尸体用白绫裹着。尸体面目还可辨清,戴着金属头盔,穿着黄色丝绸衣袍,胸口有一块白色圆形的护心镜。在护心镜的位置,还有一块四方形的布写着土部丰府郑成功”字样。见了空气,本来完整的尸体的面目立刻就变了形,衣服也开始成碎片掉落下来。尸体已经从头部、腰部被分成三段,手腕的地方则用白布做成的手套连在一起,以保证尸体的完整。尸体的下面铺着一床丝棉褥子,还压着许多带有血迹的棉被、衣服。棺底的木板上,则呈北斗状雕刻着七颗星。

  当时参与掘墓的人没人知道郑成功是谁,就草草将尸骨重新安葬了。据称,当时还出土了一块刻有郑成功之墓”的青石碑,但已经不知去向。那块护心镜则被村里人拿到附近的地方换了粉条。  

  现在的郑成功墓”是个普通的土堆,有一人多高,除了坟前三个墓碑上刻着“郑成功”的字样外,与其他乡间土坟并无特殊之处。三个墓碑有一个是固始县人民政府2004年立的,书面直接认定了它是郑成功的坟墓;另外两个墓碑,则是2004年清明时,郑氏后人立上的。

  固始研究学者认为,施琅攻占台湾后,郑成功的灵柩曾被作为战利品俘献北京。后郑克塽为能使郑成功安眠地下,一面偷运到祖籍河南固始安葬,一面派其弟郑克举到郑成功出生地———福建南安石井乡建了衣冠冢,并对外声称,郑成功已归葬在南安。但因为当时出土的文物至今已难找到,这段历史只是从参与挖掘的老人口中讲出,因此无法定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