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清水祖师

    清水祖师俗姓陈,名荣祖,宋永春小岵乡(今岵山镇)人。北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出生,为南山陈氏校尉公第九世孙。

  儿时在南林山上牧牛,并在山上读书。少年出家于大云院,法号普足,性情淡泊。稍长,结缘于高泰山(现永春界内大鹏山)之巅。他广行施济,旋移住麻章庵,屡募捐修筑路桥。后得法于名禅大静山长老明公禅师,得赐法号麻章上人。遂云游汀、漳各地募捐,先后造通泉桥、谷口桥、汰口等桥,拓建岩宇,修道路,建洋中亭。普足又精通医术,到处施医药为人治病,救人无数。又值泉郡久旱,迎普足投疏祈雨。由于多行善事,得到周围群众爱戴,声名远播。

  安溪县彭内一带十年九旱。北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乡人恭请 普足前来作法祈雨,法驾驻于张岩石宫。比至,雨随沾足,民心仰服,敦留驻锡,普足亦慕蓬莱灵山慧水,有意留此弘法。山主刘公锐慨然愿赠山林田地悉数充作寺业,便以刘公锐为檀樾主。乡人踊跃集资,于张岩之侧开辟蒿莱,构庵数橼以居之。普足因见岩之左右清泉四时不竭,遂改张岩为清水岩。自此,道场光风,香火日盛。

  普足德高多行善,举凡修路造桥,普足都不辞劳苦,募资聚众,善缘远结。尤为口碑远扬的是,清水禅师广施药石,辄显神效。时值安溪、永春一带瘴疠横行,禅师妙手回春,药力所到,时疫祛除,法力几达闽南、闽西所有山区,清名远播。

  北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农历五月十三,普足65岁圆寂于清水岩,“越三日,神色不异。”乡人葬普足于岩后,在其埋骨处运石造塔,名曰“真空塔”,并以山中沉香木雕镂普足金身供奉于清水岩殿中,四时祭祀,号清水真人,世称清水祖师,逐渐成为一县主神。

  清水祖师为乌面。民间传说,时有数十个山鬼企图霸占清水岩,与清水祖师斗法失败,于是将祖师骗入山洞,封住洞口,在洞外聚火焚烧,企图熏死祖师。一连烧了七天七夜,山鬼以为祖师必死无疑,便打开洞口,不料祖师竟活生生地从洞中走出来,只是脸部被烟火熏得如黑炭一般。所以民间又称清水祖师为“乌面祖师”。

  此后,清水岩由普足禅师高足杨道、周明承继衣钵,发扬光大。传说,成佛后的清水禅师灵应异常,“事之稍或不虔,辄有雷电,迅烈之异。凡所祈求,无不响应。”

清水禅师神格不断提高。南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至宁宗嘉定六年(1213),地方官四度上疏请求敕封,先后受敕封为“昭应大师”、“昭应慈济大师”、“昭应慈济广惠大师”,至“昭应慈济广惠善利大师”,为此激发了民间长盛不衰的清水祖师崇拜热潮。                                        (资料来源:泉州历史网)

上一页 下一页专题】【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