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连接]

白崎接官亭

白崎接官亭又称送嫁亭,位于惠安县白崎回族乡的白崎渡口,俯瞰后渚港。

  接官亭系白崎回民始祖郭仲远于明·洪武年间捐资建造,原为凉亭,备过江候客赖以小憩。历三百余载,其间风雨剥蚀、地震摇撼,致使后部六根石柱摧折,亭盖坍塌。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草草修葺,有《重修桥尾亭塔碑记》,现竖立在东侧后面,后部改用砌石支撑亭盖,即成今日形状。光绪二十年(1894)再度重修,西侧后面竖碑记载。

  石亭坐北朝南,是一座纯花岗岩结构的古老四角凉亭,正面长7米,前后宽6.7米,总体高5米,占地将近50平方米。伞形的亭盖向四方倾斜,各方均由长短不一的十来条石板拼凑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平面,四条隆起的亭脊及葫芦形的亭顶均为粗雕的花岗岩石,整个亭盖由20根石梁及16根方形石柱支撑。四边石柱共12根,其础位组成一个大“口”;中央石柱4根,其础位也组成了一个小;大套着小,恰恰成了一个”字。这种结构的亭子是非常罕见的。

  相传明永乐十五年(1417),三宝太监郑和总兵奉旨第五次下西洋,途中到泉州港候风。出生于云南回民家庭的郑和亲自专程到灵山圣墓行香,每逢星期五主麻日又到清净寺礼拜,在这里他结识同样前来礼拜的郭仲远,获知后渚港对岸聚居有这支百崎郭氏回民。出自回民之间的族谊,郑和不惜纡尊降贵,过江探访。郭仲远家族一时苦无迎宾驿馆,遂假于渡口这座凉亭摆设香案,携众儿孙在此恭贺钦差太监。此后,白崎回民为纪念郑和来访,将此亭称为接官亭。 据说初时设置的石桌石椅都非常粗糙,石椅是圆柱形的础石,石桌面正中还阴雕一副棋盘的格局,当年郑和与郭仲远曾在这里多次对弈。

  明永乐二十年1422,郑和第六次下西洋返回,途经泉州作短暂的逗留。回想当年过访白崎回民深蒙盛情款待,与郭仲远酣然对弈、促膝谈心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遂再度造访。郑和与郭仲远不禁技痒,取出棋盘再次对弈。本来棋艺精湛的郭仲远竟步步失手、盘盘皆输。郑和诧之以询。

    原来郭仲远之五子郭仕昭奉例造列军伍,在玄钟郑指挥麾下当贴身护卫,久之,遂与其千金郑馥互生情愫,私订终身。被发觉后,郭仕昭逃回家乡,郑指挥即令手下追拿问罪,不日将达白崎,是以郭仲远神情恍惚、惶惶不安。郑和悉其隐衷,毅然为老友解忧,施计促成郑指挥答应这门亲事并送来丰厚妆奁。郑和亲自主婚,在接官亭为郭仕昭与郑馥举行隆重婚礼。因此,接官亭又称为送嫁亭。                                   (资料来源:泉州历史网)

上一页 下一页专题】【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