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连接]

通仙桥的传说

通 仙

    通仙桥,俗称东关桥,位于永春县东平镇东美村的湖洋溪上,是闽南一带罕见的长廊屋盖梁的桥梁,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关桥建在湖洋溪上,湖洋溪于此汇入桃溪,而桃溪为晋江上游的主要水系。宋时永春与泉州已通舟楫,从南宋至明、清,这里的水上交通非常频繁,成为沟通泉州与永春、德化、大田、永安的枢纽。

    东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先为敞天桥。明弘治十三年1500)增筑长廊屋盖。1963年再次加固,增筑倒吊梁和四道雨篷。历代虽经多次重修,仍完整保留宋代桥梁建筑的特点。

  桥长85米,宽5米,系用青岗岩和特大木料构筑,共两台、四墩、五个排水道。

  墩呈船形,均用青岗岩石条互相交错叠压,逐层干砌而成,不用灰泥沙浆勾缝 。墩的两头俱作尖形,以分水势。墩下以大松木作卧桩,古称睡木沉基”,整座桥梁就荷载在这个水下基础上。墩上用巨石叠涩三层以承架大梁,梁之长大,在今日也是罕见的。每个桥孔用 22根特大杉木铺设上下两层支架,以固桥孔。每根大梁长16—18米,直径在0.3—0.4米之间。

  除墩上更筑砖墙砌体外,梁上部分,桥板、护栏、柱檩、雨蓬、屋架、木缘桷全是木结构,有二十套整齐划的一木屋架, 连同砖墙,全桥有26个开间。屋顶砌瓦,桥面铺砖,两侧列椅供人休憩。桥屋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 )。正德三年(1508),又砌砖为路,所椅桥上造屋”,是根据闽南雨水丰沛而设计构筑的。这正如徐慰慈在《桥梁艺术浅说》中所说:即可供远行的人们借此歇脚避雨,又能增强桥梁的稳定性,防止雨水直接渗入导致木梁腐烂,还能给山水之间增添无限画意,收到实用、坚固、美观的全面效益。

   东关桥第三墩上,辟有壁龛,龛额书观自在”三字,奉设观音像。石刻楹联为:幸指迷津通觉岸,愿瞻佛日荫慈云香阁峙中流,万众恒河自在;慈灯悬彼岸,前年般若常明。龛下有青石雕刻麒麟、双狮戏球、荷莲花卉,精巧细致,栩栩如生。

  第二墩上设有金坛”,供奉香火之用,其青石雕刻龙图案也很精致。

  桥西存有清同治七年1868)《重修东关桥序》碑刻,还有光绪元年1875)州牧翁学本书写的木匾古桥通仙”,字迹苍劲古朴。

  清永春人王光华《通仙桥》诗云:桃谷寻源路不迷,垂虹人渡石林西。双鱼塔近残云散,五岫台空落照低。置驿此间通上国,放舟何日到仙溪。会当立马金鳌上,大笔淋漓认旧题。”                    (资料来源:泉州历史网)

上一页 下一页专题】【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