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连接]

泉州市内

八卦沟“巽流”大濠上桥

  八卦沟所有跨越通衢街巷之处,皆建有桥板巨大的石板桥,以便往来。原有桥二十四座,现仅剩十座(铺仔巷桥、通津桥、叠芳桥、井巷桥、祖师桥、清真桥、兵马司桥、鹊鸟桥、水仙宫桥、兴桥)。

  仅巽流大濠上,自西而东原有12座桥:

  (1)老先生巷桥:是龙头山通往新门街的要道。

  (2)铺仔巷桥:是甲第巷通往新门街的要道,今存。

  (3)通津桥:在新华路濠沟西侧第一条巷,南通新门街,北通傅厝山。现濠沟之南。有石板六条,长4.4米,宽3.25米,石板厚0.57米。桥南西侧民居壁上有石碑一块,高1.22米,宽0.60米;碑座高0.40米,宽0.73米,碑面涂盖白灰,内容不详。该桥是北宋城通津门前桥,北宋城垣城门早已废,唯此桥今尚存。

  (4)叠芳桥:傅府山迤东第一道桥,在叠芳巷,南通新门街,北连金鱼巷,新门街与涂山街即以此桥巷口为界。桥有七条花岗岩石板,长5.9米,宽3.05米。遂就石板上铺盖薄水泥。北岸东侧有石阶可下濠沟。今存。

  (5)井巷桥:在井巷,南通新门街,北连金鱼巷。此桥已接近闹市,更是交通要道。桥铺石板五条,全长5米,宽2.84米。双侧筑有扶栏,栏高0.60米,宽0.40米。桥板厚35厘米。现桥面抹盖水泥。今存。

  (6)镇南桥:是北宋城南城门桥,址在今涂山街头十字路口北侧路下。

  (7)洙泗桥:是进孔庙府学的要道。

  (8)祖师桥:是后城通涂门街之桥, 在祖师巷,巷北有祖师宫。桥南北向横跨于濠沟上,有七条花岗岩石板,两岸叠涩出檐以支撑桥梁。桥长6.65米,宽2.93米。两侧有石栏杆,桥南西侧有石阶可下,阶长2.5米。旁有一桥碑,系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六月立,碑文有“洙泗桥卦沟流自巽方,吸引海潮贯通泮水”泉州府晋江县为桥沟已经扩清,勒石以志。今存。

  (9)隐居桥:是后城通涂门街之桥,在隐居桥巷,已拆。

  (10)舍人巷桥:是后城通涂门街之桥,已拆。

  (11)清真桥:在涂门街清净寺后,跨濠沟上,始建于宋代,原为石桥,1995年旧城改造时改为水泥桥。现桥双侧为花岗岩石栏杆,桥栏堵上刻有清真桥

  (12)兵马司桥:在兵马司桥巷尾通宜春村处,原为北宋城通淮门前桥,今存。

  四大街上桥

  东、西、南、北四大街上原来都有桥,多已湮废。著名如:

  (1)行春桥:位于东街,已废。

  (2)锡雅桥:讹称竹仔桥,又称泉山桥,位于北门街,已废。

  (3)肃清门桥:位于西街,已废。

  (4)奉圣宫桥:位于西街,已废。

  (5)花桥:位于南街(今中山南路花桥宫附近),在路下。

  七城门桥

  泉州城原七个城门都有水关和大桥,近代多已拆建为钢筋水泥桥。

  (1)仁风桥:位于原东门(今仁风街与东街交界处)

  (2)义成桥:位于西门。

  (3)朝天桥:位于北门(朝天门)处。

  (4)通淮桥:位于涂门。

  (5)临漳桥:位于新门,原为北宋城临漳门前桥,后称水关桥,已湮废。今新门前桥(吊桥)旧称甘棠桥。

  (6)鹊鸟桥:又称水门通津桥,俗称三堡宫桥,位于水门巷尾竹街西,原在水门(南薰门)水关内。桥原为石板桥,东西向,八十年代改为水泥桥。现桥长、宽各5米。桥南紧傍原水关闸门,桥南面濠沟因两岸民房填岩浸沟,仅宽3米,北侧濠沟依旧,宽达6米。

  (7)水仙宫桥:即南门桥,又称通桥,在马坂巷水仙宫南侧,桥紧挨着宫。原为石板桥,现在石板上铺抹水泥。桥长4米,宽3米。

  (8)兴桥:在马板巷西侧,原为7条石板,后再增宽4条,桥长4.5米,宽6米。

  鹊鸟桥、水仙宫桥、兴桥三桥之东,乃原宋元市舶司、市舶司仓库旧址,明中期后,司与仓俱废,遂于此地通晋江的濠沟上兴建这三座石桥。                                              (资料来源:泉州历史网)

上一页 下一页专题】【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