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连接]

石 笋 桥

石笋桥,即笋江桥,俗名浮桥,位于泉州城西南临漳门(新门)外晋江下游笋江之上。1998年8月,公布为泉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明万历《泉州府志》载:“石笋桥在临漳门外。笋江旧以舟渡,(北)宋皇祐初(1049)守陆广造舟为梁,名履坦,俗呼浮桥。(南宋)绍兴三十年( 1160),僧文会始作石桥,长八十余丈。”

  在僧文会改作石桥之前,元丰七年(1084)转运判官谢仲规曾一次再修,断舟以续梁道,改名“通济”。  

  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僧文会倡建石桥,提刑陈革等人募化改为的梁石桥,至乾道五年(1169)完工,用了近10年的时间建成。一十六间,长七十五丈五尺,广一丈七尺,两边翼扶栏,桥墩上相间筑十塔、植树;桥上南北两端各建有4座婆罗门金涂式石塔,塔上刻释氏成佛的故事,桥头有力士守护。为解决两桥墩间的跨度过长,石笋桥采用“伸臂式”的砌筑方法,这是宋代泉州僧人的创造。郡乘邑志均载其事。  

  庆元间(1195—1200)僧了性于桥东低洼处再修三座小石桥,连接到府城西南的临漳门。这些石桥在50、60年代还能看到残迹,后或经改建,或已湮没,仅存遗址。  

  关于浮桥,南宋乾道四年(1168)起知泉州的名太守王十朋记之以诗,有“刺桐为城石为笋,万壑西来流不尽.......世无刚者桥岂成?名与万安同不泯。”万安指洛阳桥。明代朱褴也书记其略。  

  1950年,在原墩上架钢梁,桥面铺木板。1962年改建,采用钢筋混凝土桥面,桥加高3米, 桥宽增至5.7米,全长235米,15墩,桥上有扶栏,尚存清代修桥碑等文物。

  1998年,列为危桥。2000年,南桥头第一截断塌。2002年,洪水又冲掉3个桥墩。    (资料来源:泉州历史网)

上一页 下一页专题】【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