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连接]

 

 东石寨

东石古寨位于晋江市东石镇镇区,与东北方的安海镇、隔江相望的水头和石井,三镇鼎立成犄角之势,共扼石井江之出入;隔海与金门岛遥相呼应,而为东南沿海重要重镇和重要的渔港商埠

据《西山杂志》载,东石寨原是春秋时闽中畲家寨,历秦汉、三国,至东晋开平年间,中原士南来,

有尚书林西山,亦挈眷入闽,直至东海之边,见此地海色山岚,景色宜人,即筑室石寨之东,遂胥土于斯,后以地为名,即称“东石”。隋开皇元年(581)开发夷州,即把畲家寨改为东石寨,派兵驻守。宋太平兴国六年(981)重修,面积30多亩,寨垣高2丈,宽丈余,东北及西北方向各有圆拱寨门,寨城上有雉堞城楼。历代驻有千总、百总及都司。

东石港港面宽广,港域水深无礁,江河流平,出入无风涛之险,乃得天独厚之良港,历史上很早就得到开发利用。三国东吴黄武元年,遣使往交州,遇台风,即泊于龙江澳(东石港古称)。公元581年,隋炀帝遣使开发夷州(今台湾),两度碇泊东石港,出围头,横渡台湾海峡,抵达澎台。唐朝时,泉州海港对外贸易空前发达,东石港即为其南大门,是时塔头、蘭以至石井江口建灯塔七座以作航标,海港千帆百舸,渡头风樯林立,客商云集,极一时之盛。

    南宋孝宗淳熙四年,宋理学家朱熹出任同安县丞,途经南安,适中元节,月夜北望,遥看东石万点灯光,宛如长虹卧波,隐于烟波之上,因慕东石之美,后居家鳌江之上,设帐林家讲学,四方名士云集,朱文公深感东石人民和睦善良,风俗淳厚,赞曰:海滨邹鲁,仁和之里也!东石自此亦称仁和里 

    元末十年兵乱,泉州港一落千丈,但东石、安海则更趋繁荣。明末郑芝龙称雄海上,

亦以石井、东石和安海为其主要据点。其后郑成功据金、厦以抗清,陆上亦以东石、安海为其桥头堡,并设大寨于东石岗上原来的石寨处,操兵演练,东石寨成为郑军训练水师的水操台,由施琅、冯云、黄梧等人分守。至今东石寨崖壁间,尚留棣径” “丹心石刻二方,相传乃郑成功所题镌。字体刚劲,正气浩然。寨上雉垛处有“得胜门”和“镇海门”横匾,据传乃是后来施琅报题。东石寨附近的龙江寺,至今尚留有“军门界”石谒及作战训练的石地图。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冯云守东石。康熙二年(1663),郑成功的叛将施琅领清兵攻东石,冯云、冯锡范父子、伍士达在烟墩、龙江寺和倒桥与清军大战,冯云战死,东石失守,冯锡范领舟师退集白沙城东门窟。三藩之乱后,郑成功之子郑经派澎湖守将、前虎卫林升守东石寨,屯田道郑时英兼理盐政。康熙十八年(1679)九月,林升奉调督兵石码,委其部将施延、陈中二人共守东石。健卒杨虎、李万金因被鞭打,乘夜入泉州报提督杨捷,说东石寨空虚可取,愿为前导。杨捷调步、骑兵千余,二十六日拂晓至东石,四面环攻,施延、陈中俱战死。林升闻讯来援,寨已被占。刘国轩闻东石寨已破,同吴淑、林升、江应、林应移后坂再筑一寨,以防清兵进攻。

    水操台往里走,有一奇岩突兀,古人依岩势构建了夫子庙。上20余级石阶,岩石右侧筑有双层八角亭“朝曦亭,参天古树覆盖。东石面前为白沙头,与郑成功的故里仅隔一条石井江,有渡船穿梭来回,是郑成功操练海陆军之处。郑成功于东石寨上筑起高台以操练水师,于白沙头广袤的沙滩上操练陆军“铁人”,并曾在此击退强大的清兵。至今尚留有古战场的遗址、石饮马槽和国姓井等古迹。由此可见,自古东石寨乃海滨要塞,为兵家必争

之地。                                           (综合泉州历史网、东石在线相关资料整理)

上一页 下一页专题】【返回